通站」。「交通站」犹如我们的生命线,一旦中断,会立刻影响到全活动,稍有干扰,也会防
碍正常的运转。「交通站」尚有内外之分,区本部与各组各队之间的联系,属于「内交站」,
各组各队与其所属之间的联系,那就是「外交站」的事了。这样做虽然延缓了时效,但却维
护了安全。整个「上海区」里里外外,所有交通员的总数,加起来不下数十人,单就区本部
的交通员而言,记得住名字的,前后计有萧杰英、胡曼、仇淑英、杨铮、沈惠英、凌丰、富
美英、黎烱珠、汪秋芳、何敏信,还有一记不清名字的吴x 馨小姐和一位叫惯了的阿玲。以
上全部都是女性,同时也说明了女性担任交通工作最为适宜。他们半数以上都受过专门训练,
不仅可以担负此项工作,如果受到重用的话,一样能够独挡一面。「上海区」最盛时期,内
外交通联络处所,总共有二十二个单位,不说别的,光是建立这么多的地方,也要提供不少
条件再加上一番经营才成。
作为区本部的两三处办公地点,都采取家庭式,也就是以家庭为掩护,从外表看,很像
一户「有两钿」的人家,在上海租界里,只要不是「穷来兮」,就已经占到便宜了。所以我
们也有烧饭的大司务和料理家务的娘姨;不过,他们大都是受过训练的,若不然也是工作同
志的亲属再予以「调教」,我们绝不向荐头店随便去请一个佣人。不知道左邻右舍是否注意
到,我们的「家」,也有不大像的地方,那就是老人家太少。因此,我们特别鼓励内勤工作
同志把老人家接来同住。曾经做过区部大司务的毛家麟,和当作女佣的赵妈、彩爱等,都是
江山人,在人事关系上,各有其可靠的渊源。(编者按:戴先生即浙江江山人。)
上面这一大段,已经把「上海区」的内勤阵容分别的以不同姿态概略介绍过了,再试作
简单统计:区部的办公处所,电台在内,经常总在十至十二处之间;工作人员的总数,自区
长至工友经常保持三、四十人左右 我们的交通工具除脚踏车外,一辆汽车都没有,不是购
置不起,纯粹是为了不留线索,因为租界里到处都有汽车行,日夜服务,随叫随到,方便得
很,有汽车也许就是累赘。电台的收发报机算是最难掩藏的大对象(那时的电报机体积都较
大),日常就有三套,另外还有备份的机件。总有一些不能完全毁掉的文件,大大小小,时
多时少,则责由助理书记分别保管他所主管的那一部份,区长如果想找什么,也不会知道摆
在什么地方。密电本有十几套,非保持不可,「基码」是自行印制装订成册的小本子,和一
般的明电本差不多,另外还有一套「底码」,每一位译电员均可牢记在心,其中还有加减乘
除许多变化,实在麻烦又不能嫌麻烦。除此之外,内勤单位没有武器,那不但没有用处也许
会惹出事来。区部里所有的也就这么多了。至于说到钱,属于公家的,全在会计那边,有支
付,他会照规定发放;属于私人的,都在口袋里,不过,我知道,平常日子,把全体内勤同
志所有的钱加起来,也不足以开销三桌酒席。
为什么这样寒酸?一位交通员的待遇,每月只有法币三十八元。
无形火线上无所不在的战斗行动者剪影
有关「上海区」内勤方面的结构与组成,在上一节中已经勾划出一幅轮廓,虽不十分明
澈,总算有了个大样。接着,该说到外勤方面了;笔者对于全区所属外勤单位的各种静态与
动态实在记不清楚了,如果要一五一十、详详细细的交代出来,的确是个难题。最近几年,
遇有机会就请教或求证于「上海区」的老同志们,言谈之间固然纠正不少「差误」和增进了
许多「新知」,可是却仍有好些个问题得不到趋于一致的解答。就连我们时常聚会且无所不
谈的当时曾任「上海区」书记、后来又任局本部人事处长的郑修元兄,和当时曾任「上海区」
助理书记,其后又调充行动大队长的刘原深兄,也同样的有些个事想不起来或搞不清楚了。
实在难怪,毕竟有四十多年了,私下里既无文字记录可资稽考,公家的档案中又不便随意去
翻腾,光凭硬记,也就难免不无毫厘之差了。
还有一层,外勤的更调频繁以及不断的递补新人,都是不容易入记的原因,其次,内外
勤的接触机会不多,尤其是笔者本人,在两年多时间中,和外勤单位正副主管见过面的,谈
过话的,只占几十个外勤单位中的三分之一,而且多是一两次而已,这样,印象怎么会深?
因是之故,以下所记,是经过我与郑、刘两兄互相参证过的。
外勤,是一切工作的实际执行者,打先锋,陷头阵,永远站在第一线,他们所冒的危险,
远超过一般内勤,抗战不到三年,已然牺牲了无数的英雄好汉;他们,「英雄榜」上却无名
籍。
外勤单位,包括情报组、行动队以及直属员等,不限定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在上海,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