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约书亚为什么对在德国建厂越来越迫切的原因。
可想而知,如果在工业同样发达并且人们也开始富裕的德国也建立一个工厂,并且供应周边法国、奥地利、瑞士等国的话,每年增加几万辆甚至十万辆的销量并不是不可能,那就意味着数之不尽的利润!
“这钱也太好挣了!”
算出一个长长的数字之后,约翰忍不住暗暗的感叹道。
要知道,约翰在飞鸽自行车公司的股份是百分之四十,仅仅上半年他就赚到了八万美元,几乎等同于老亨特拉尔一辈子积攒下来的现金总额!
当然,约书亚是不可能给他这么多钱的,事实上就连去年的分红也在和约翰沟通过之后扣了下来,全部用到继续投资并扩大再生产了。现在正是飞鸽公司大规模扩张的最好时机,约书亚他们当然不会浪费这个机会。
不过认真想一想,如果约书亚他们的计划能够实现的话,或许到了明年年底,约翰从飞鸽自行车公司获取的分红就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数字了……
保守估计,在将来把工厂的股份卖掉之前,飞鸽自行车公司至少可以给约翰带来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分红,而卖出股份所获得的收益也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而且别忘了,老亨特拉尔也占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加上瑞士军刀的收益,我这应该也算是有钱人了吧?”
仿佛看到了成堆绿油油的美元一样,约翰心中顿时乐开了花。约书亚最后在信中还提了一下,瑞士军刀的销售同样火爆无比,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已经销售了将近三万支,利润超过一万美元,而且已经有几个国家的军方人士开始进行接触了,如果能够谈下来订单的话,不仅仅可以大幅增加销量,还能起到广告的作用,这种小小的工具很可能成为一个下金蛋的母鸡。
唯一可惜的就是刮胡刀的销售依然惨淡,约书亚已经有了停产的心思。
不过此时此刻约翰哪里还会去在乎什么刮胡刀的事情,在又一遍在看完约书亚的信之后,兴奋的他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就像是浑身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一样,在书房里来回的踱着步子。
在这个美国甚至都没有多少百万富翁的时代,约翰的身家现在绝对已经算得上富豪了!
“终于有钱了啊!”
忍不住再次看了一眼信中的那些数字,约翰嘿嘿的低笑了起来,他的思绪此时已经忍不住飞跃大洋,回到了纽约城。他想起了史蒂夫帮他在曼哈顿购置的那三点六英亩土地,似乎看到了几年后回到纽约时的情形……
第二十章 课堂
九月的柏林,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了。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假期之后,柏林大学的校园内再次热闹了起来。不仅德国的大学生开始回到校园,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们也纷纷赶了回来。当然,如约翰这样来自大洋彼岸的留学生们根本就没有离开过。
一间间教室再次充满了勃勃生机。
“……鉴于上述的研究成果,基于一定的猜测之下,巴斯德先生在二十年前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实验。可能在座的许多先生可能都听说过,那就是鹅颈烧瓶实验……”
在一间梯形教室的讲台上,福格尔副教授的谈兴正浓,给数十位充满了好奇心的二年级学生诉说着二十年前的那个著名实验。而在他的右手挥舞之下,一个粗略的实验装置三笔两笔之后便出现在了黑板上。这个时代医学院的教师们,多有着一手相当不错的素描功底,尤其是一些解剖学家更是精通此道。约翰也是暗暗庆幸自己当初在这上面下了不少功夫,否则将来想当老师或者写书的话,没有这项技能可就是彻底抓瞎了!
台下的学生们大多数人也都认真的听着。
对于这个时代沟通不畅的人们来说,哪怕巴斯德的实验已经完成了将近二十年,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那么的新奇。在福格尔副教授那充满演讲气息的叙述中,所有人都仿佛看到了鹅颈烧瓶实验的神奇景象——放置数年的肉汤依然清澈透明,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常识!
只有约翰一个人兴趣缺缺的在最后一排发呆,心思早就飞到爪哇去了。
这些一百多年前的东西刚开始听会很有意思,毕竟后世他们大多直接听的是最终的理论,很少会关注发现的过程,当故事听很不错的。但是当他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也就无趣了。一些简单的理论被翻来覆去的讲,让约翰有了一种大学毕业后重新上小学的感觉。这还是因为德国人的医学院现在讲这些,如果留在美国读大学的话,恐怕连这些东西都没得听了。
“亨特拉尔先生!”
就在约翰瞪着眼睛发呆的时候,台上的福格尔副教授突然一皱眉头,点了他的名字:“能谈谈你对鹅颈烧瓶实验的理解吗……亨特拉尔先生!”
最后一句话福格尔副教授加大了音量,语气也加重了许多。
“呃……”
在众多同学齐刷刷的目光注视下,约翰微微一愣,随即有些手足无措的站了起来。刚才只顾着出神,他甚至连福格尔副教授的问题都没有听清楚,一时间颇觉尴尬。
“亨特拉尔先生,请你谈谈对鹅颈烧瓶实验的理解!”
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摇了摇头,福格尔副教授再次重复了一下刚才的问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