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断交之后,1917年3月9号,美国撸起袖子下场了。
去年竞选连任时嚷嚷着要让美国远离战争的威尔逊,如今却成为了战争的推动着,他在各种场合的宣讲和在国会的工作,都让美国政府最终下定了决心!
对于约翰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儿。
作为美国最大的资本家,约翰和其他财团的利益是一致的。他要保证自己的贷款安全无忧,还想继续和协约国的生意做下去。要知道,越是到战争得后期,协约国对外部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这是约翰绝对不允许错过的。
而且……
既然决定了要参战,美国自然就是要扩军,要大肆购买武器,而在1917年的时候,有哪个武器制造公司能比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的机枪大炮更优秀?有哪个公司的火药能比亨特拉尔化工更强大?有哪个公司能生产出战斗机、轰炸机和坦克?还有哪个公司能造出和德国人、英国人一样强悍的超级战列舰?
想都不要想,只有亨特拉尔!
未来短短两年时间内,美国陆军人数从十几万人增长到将近两百万人,这是何等庞大的一笔生意?要知道除了飞机、坦克、重机枪和子弹之外,英法很少从亨特拉尔财团采购武器,但是美军没有办法,除非他们愿意使用次一级的产品,否则武器装备几乎是被亨特拉尔财团包圆了的!
更何况除了常规武器,还有飞机、坦克和大炮!
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既然决定参战,就绝对不会吝啬于金钱,他们很快就向亨特拉尔飞机制造公司提交了三千架各型飞机的订单,还有第一批两千辆坦克和一千五百门火炮。当然,数量庞大无匹的轻重机枪和步枪,已经海量的子弹、军服、帐篷等各类型用品,一下子让亨特拉尔财团吃的撑到了。
幸运的是,这些订单并不是要马上完成的。
征召士兵并培训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美国军队出征最早也要年底或明年年初,亨特拉尔财团强悍的生产力量足以生产这些武器和物资。因此在悍然拒绝了其他财团试图分一杯羹的要求之后,各大公司火力全开,开始拼命了……
第七章 血战
1917年4月初,第一批中国劳工抵达了伦敦。
总数高达五万人的中国劳工抵达之后,大量的英国华人被政府雇佣,担任翻译工作。这些劳工立刻被分配到了伦敦郊外数十个军工厂之中。在英国人的调配之下,他们开始负担一些技术要求不高,但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体力的工作。当然也有少部分稍稍有些文化的年轻人,经过筛选后开始跟着英国工人们进行学习——英国对于数量技术工人的渴望,可是比苦力们更加迫切。
异国他乡的打工生涯,艰难的开始了。
中国政府组织这些劳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愿意跋山涉水去打工的人数并不多。好在英国政府除了包吃包住之外,还开出了每个月一英镑的薪水,差不多十块大洋!
这个数字,对中国年轻人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别看现在亨特拉尔财团的工人们日薪涨到了四五美元,也就是一英镑,一个月能拿二十多英镑,但是那是世界强国美国,而且还是亨特拉尔财团的正式员工。要知道清华的外教1918年曾在北京城里做的调查显示,市郊一家五口最低生活水平的话,一年也不过一百大洋而已。而到了1929年的时候,有人调查了上海几百户工人家庭,男工一个月的薪水也才22大洋左右。
包吃包住一个月还能净落十块大洋,对于1917年的中国来说绝对算得上不错了。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报名参加,中国政府宣布所有的薪水都归劳工们自己,政府分文不取,这让报名的人数骤然暴增!短短一个月时间,光是北方地区就组织了超过三十万年轻人,而亨特拉尔财团也组织了上千名熟练工人和教师,开始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
于是到了1917年8月,抵达英国的劳工数量超过了五十万人!
和一百年后那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们一样,中国人对于更好生活的追求是距离无法阻挡的。而且当他们发现,英国政府给那些学会了技术的中国人开出了两英镑甚至三英榜的报酬之后,年轻的劳工们掀起了学习的高潮。不需要政府去推动,也无需讲什么大道理,金钱的刺激让他们不顾工作的辛劳,用仅有的休息时间拼命的学习着,掌握着20世纪初那并不算特别高深的技术知识……
……
1917年8月初,第一支中国军队抵达了法国。
这个时间点,是精密计算过的。
因为就在一个月以前,美国参战的第一支部队抵达了法国。美国人虽然土豪,人口也不少,但是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他们的陆军实力一直都非常的弱小。威尔逊宣战之前,美国陆军只有寥寥十几万人,因此这支部队的人数也很少。按照英法的意思,这支美国军队应该立刻走上前线的,但是带队的潘兴明显却没有这种想法,他坚持要先完成训练再上战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来了。
这支三万人的部队在法国完成了上战场前的最后修整,期间接收了亨特拉尔财团早就运到的武器装备,包括两万七千支步枪,二十万枚手榴弹,四百万发子弹,六十门火炮和无数的军装、军靴、铁铲等用品。因为国内坦克驾驶员数量不足,他们并没有配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