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犹豫了一下,莫夫斯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转移话题道:“你昨天买的《大西洋周刊》吗?能借我看看嘛?”
“呃……当然。”
干巴巴的应了一句之后,亨得利把杂志递了过去。
今天的工作比较清闲,忙乎了一个小时之后莫夫斯先生便轻松了下来,干脆拿出了这本《大西洋周刊》,就在办公室里看了起来。只不过虽然工作不算忙,但是断断续续的却也总有事情,再加上他阅读本来就慢,因此一直到下班的时候他依然还是没有看完,只能冲着亨得利笑道:“这本杂志我能明天还给你吗?哈哈,就差一个结局就能看完了……啧啧,这一篇比以前的似乎更加精彩一些啊,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结果了!”
“当然可以,您留着看吧。”
眼看下班时间到了,今天一直有些心神不定的亨得利随口撂下了一句话之后,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唔,这小子今天真奇怪。”
看着亨得利匆匆离开,莫夫斯有些不解的嘟囔了一句。
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手边的《大西洋周刊》,早已经被情节勾的心痒难搔的莫夫斯很快就决定暂时先不回家,把这篇小说的最后几页看完再说。按照故事前面的情节提示,奇怪的案件似乎牵扯到二十多年前的一桩旧事,这让莫夫斯的好奇心达到了顶点。
一个小时后……
“上帝!”
看完了最后一个单词的莫夫斯张大了嘴巴,脸上一片震惊之色的喃喃自语道:“通过血型竟然可以辨别出孩子是否是父亲的亲生,这……这不会是真的吧?”
看过之前福尔摩斯小说的莫夫斯,当然知道什么是血型。只不过让他惊诧的是,血型竟然是可以从父母传给子女的,不同血型的父母只能生出特定血型的子女,而在这一期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之中,大侦探和华生正是通过这一点破获了案件,这怎能不让莫夫斯为之惊叹?而且小说中通过华生的口说的很清楚,这个理论是一位名叫约翰·亨特拉尔的医师发现的,一如他之前发现了血型的存在一样,有名有姓,一切让莫夫斯感觉是如此的真实!
“咦?难道……”
惊讶过后,莫夫斯心中突然闪过了今天亨得利那奇怪的表现,再联想到那小子平时的不检点,终于隐隐的明白了一点儿什么了……
第八章 到了
1887年6月,一个名叫福尔摩斯的侦探和一个名叫华生的医师兼职侦探,两个完全由柯南道尔虚拟出来的人物,在伦敦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
在最新的系列小说《血统》里面,华生抛出了一个让人惊异的论点。
人类的血型有着不同的类型,这一点读者们早已经从之前的小说内容中得知了,不过除了极少数对此有兴趣的医师们之外,大多数人也只是把这种理论当成猎奇的知识来看待。毕竟约翰对血型应用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外科输血上面,而需要输血的手术对于现在的外科来说还是有些高端,而普通人如果不是到了危急关头,更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手术。
但是这一次,血型就和外科手术无关了。
在这部《血统》里面,作者借助华生的口阐述了一位医师的理论,那就是父母的血型决定着子女的血型!比如说如果父母都是A型血,那么子女只可能是A型血或者O型血,而不可能是B型血或者AB型血。而正是借助着这个理论,福尔摩斯断定了小说中军官和他的儿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因为他和他的妻子都是B型血,但是儿子却是A型血……
虽然只是小说,但是这个结论还是让不少人目瞪口呆。
在1887年的时候,英国的文盲率还在两成以上,而能够买得起杂志的人更是少数,但是这些人都是属于社会精英,至少也是中产阶级,因此看到这篇小说之后产生多大的社会反响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一时间,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名声大噪!
新一期的《大西洋周刊》成为了伦敦市最为热门的刊物,不少人在看完了小说后虽然将信将疑,不过还是把它当成社交时的谈资向周围的人大肆宣扬。当然大多数人听过之后付之一笑,也就是当个新奇听听,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因为家庭的各种原因,把这个新奇暗暗留在心上了……
……
就在柯南道尔开始面临许多人的咨询,同时也面临许多人的质问时,血型遗传理论的提出者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却已经坐上了开往北美纽约的邮轮,离开了停留数年之久的欧罗巴。
小说什么的,早被他抛到脑后去了。
事实上约翰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快的推出血型遗传的理论,毕竟在这个时代实在是有点儿太超前了。事实上在约翰和柯南道尔随口提出这个理论之前,孟德尔就已经通过豌豆实验提出了类似的理论,但是可惜的是他的理论完全被淹没了起来。没有人能够认识到基因理论的价值,自然也不会有人去关注,直到十几年后……
但是没有人关心豌豆,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关心血型的遗传!
不管是在哪个年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永远都会有人怀疑自己的血统是否真的延续了下去,而千百年来,除了长相、局部特征等传统的辨别方式之外,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用明确的方法来鉴别直系血亲的关系……
约翰从来不会去高估人的道德水准,哪怕是在一百多年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