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科消毒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包括隔离衣、手套、口罩和帽子的广泛使用,让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开始急剧降低,甚至让李斯特这样的消毒先驱们都目瞪口呆,而局部麻醉和阑尾切除术的应用和推广,咋让外科医师们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而在爱德华看来,更重要的则是亨特拉尔先生提出并完善的一些外科理念,比如切口选择理论、术野清理理论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似乎让外科医师瞬间成为了一个和内科医师并列的职业。
至于说磺胺药的话就更不用说了,不单单是临床医师们,就连普通人也都知道这种在危急时刻可以救命的“神药!”
而这两个话题,无一不和那位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有关!
当初亨特拉尔先生选择离开欧洲,回归北美的时候,曾经特意写信给合作关系良好的《柳叶刀》编辑部,说明了大概的情况。当然这个选择也曾经让他们无数次的感到惋惜:一位明显前途无限的年轻医师离开了世界的医学中心,选择了去那个落后的大陆,谁还能保证他能在未来继续站在医学的前沿?
至少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没在学术界听到这个名字了。
“或许,那篇小说引起的骚动算一个?”
心中忽然想起不久前发生的惨案,爱德华忍不住暗暗摇了摇头。他对亨特拉尔先生除了欣赏之外还有感激,感激对方当年盛情邀请他前往柏林,因此在听说了这件事情,并且看到了诸多对亨特拉尔先生的抨击时,心中也是相当遗憾的……
“那么……”
双手用力的抓着这个信封,爱德华深吸了一口气,竭力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平静下来。
手中的感觉,沉甸甸的。
如果只是一封普通的信件,或许就是亨特拉尔先生对自己的问候而已,但是这封信明显厚度不同寻常,分量也很压手,那么推断起来的话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里面装着亨特拉尔先生最新的研究论文,而且不止一篇!联想到当年对方曾经一口气拿出八篇论文,分别交给《柳叶刀》和《德国医学》的“壮举”,里面装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也就是在这一刻,他终于知道刚才格拉汉姆先生的脸色为什么不好看了。
当年最早和亨特拉尔先生接触的《柳叶刀》编辑,毫无疑问是格拉汉姆先生,爱德华只是后来才认识的。但是现在对方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寄给格拉汉姆先生或者编辑部,而是寄给了自己这个年轻的编辑,这怎能不让老编辑黯然神伤?
不过……
“无论如何,这是属于我的机会!”
用力的紧了紧自己的拳头,爱德华很快就把这种莫名的愧疚感抛到一边去了。
任何一个编辑都不会拒绝亨特拉尔先生这样的作者,也不可能拒绝阑尾切除术和新式消毒技术这样的论文,爱德华自然很明白这一点。至于说平时对自己颇为照顾的格拉汉姆先生,爱德华也只能是在心里暗说抱歉了。
“撕拉!”
想通了之后,爱德华毫不犹豫的撕开了手中的信封,迫不及待的翻看起了里面的东西。
果然,不出他的意料之外。
除了一封简短的信件,亨特拉尔先生表达了多日不见的问候,并且说明了大致情况之外,信封中还有五篇论文!
整整五篇!
对于这个数字,爱德华一点儿都不意外。
虽然说一个人一次拿出五篇论文很罕见,但是约翰毕竟曾经有过一次性八篇的过去,所以当时在场的爱德华自然没有太大感觉。不过让他极为惊喜的是,看到的第一篇论文竟然就是有关于血型的!
粗粗看了一遍之后,爱德华知道自己这次绝对是走大运了!
现在血性遗传正是全欧洲最为火热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两起家庭悲剧的发生,更是让很多普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上面。而作为这个理论的提出者,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这篇论文来的实在是太及时!
“呼……”
连连做了几次深呼吸之后,爱德华才勉强把胸中的翻滚压了下来。
“另外四篇是什么?”
静下心来之后,爱德华立刻便想起了另外四篇论文,忍不住快速翻看了起来。只不过这一次匆匆读了一遍之后,爱德华的眼神顿时变得迷茫了起来:“这,这些病真的是因为人体内缺少了维他命导致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说亨特拉尔先生又开创了一个医学理论体系?上帝,这实在是太疯狂了……”
第四十五章 收获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一百多年间,从纽约到伦敦的距离就越来越短了。
高速的蒸汽轮船,让人们跨越大西洋变得越来越容易,同时也让人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频繁。比如说约翰以“超高速”写就的五篇论文,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被送到了《柳叶刀》杂志编辑爱德华的手中,而在同一时间,安娜·布里斯特小姐的又一封书信也被送到了约翰的桌子上。
小女生的信里面,自然都是一些温柔蜜语。
而这一次跟着安娜书信一起来的,还有她父亲布里斯特先生的另外一封信。作为亨氏制药公司的小股东,他给约翰寄来了1887年公司全年的营收情况报告,当然最后还附有亨氏制药公司现任总经理的亲笔签名。布里斯特先生很好的完成了老亨特拉尔交给他的任务,一方面并不干涉公司的日常运营,全都交给专业的经理人来打理,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严格的监控着他们的操作,避免出现让人尴尬的情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