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听了托马斯的这番话后约翰来了兴趣,连忙开口问道:“除了原来那些之外,还有哪些方面有了突破?”
他知道去年一年医院总共发表了将近六十篇论文,数量相当的客观,唯一可惜的是论文的内容多集中在以前她开创的几个领域,如阑尾切除术、局麻和维生素理论等方面。当然,并不是说这些领域就不需要研究了,事实上无论哪一项都是无止境的,哪怕一百多年后依然还被医师们滋滋探索着。但是没有其他开创性的研究,或者说没有拓展其他的领域,这还是让约翰微微有些失望——医院里基本上都是受过新式医学教育的年轻医师,缺少创造性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沿着自己指明的方向前进自然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有人能自己摸索出来道路的话约翰会更加的开心。
“当然是心肺复苏术和白喉的治疗啊!”
眨了眨眼睛,托马斯一脸理所当然地笑道:“自从你的心肺复苏技术发表了之后,我们已经用它救回了超过十个失去心跳的病人,白喉抗毒素血清的临床应用也积累了不少病例,这些可都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啊!”
“靠!那不还是我的东西?”
听到这里约翰脸色一黑,一颗期待的心瞬间沉了下去,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
……
北美最大的城市里,约翰准备抛开琐事重新投入到自己医师的工作中去,而在大西洋的彼岸,他在去年年底掀起的一场学术风暴才刚刚风起浪涌!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心肺复苏技术。
白喉抗毒素血清。
维生素理论。
X射线照片。
……
1888年一年,约翰本人、他麾下的埃尔利希以及伦琴教授等人接连抛出了好几项理论和技术,通过那一本《亨氏外科学》和柏林的会议,以及几本医学杂志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通信和交通,延缓了它们扩展的速度。
但是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和技术,哪怕在这个落后的时代已经无法掩盖光辉,随着一本本刊载它们的学术杂志来到读者们的手中,所到之处自然是一篇轰动。外科基本操作技术什么的也就罢了,毕竟它和外科消毒理念一样,乍一出现就被接受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心肺复苏可以救治呼吸和心跳停止的人,白喉可以用药物有效治疗,还有那张显露手骨的照片,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
作为世界医学的中心,这些风浪可比迟钝的北美医学界大多了!
参会的医师以及读到论文的医师们,纷纷开展相应的尝试。这一次约翰抛出来的都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亨氏外科学》的内容虽然很多,基本操作技术也是未来一百多年的改良结果,但是有了详细的素描图解之后,外科医师们要实现并不困难;心肺复苏别看是数十年后才被提出,而且原理现在根本无法解释,但是操作简单的就连普通人一学都会;至于说白喉抗毒素血清和X线什么的,大家更是只要看到结果就已经足够了。
于是在那次会议结束几个月之后,也就是1889年的年上半年,追随亨特拉尔先生研究的论文如雨后春笋一样,一篇一篇的冒了出来……
第二十六章
欧洲,英国,伦敦。
“教授,这是新一期的《柳叶刀》!”
当查克·戴尔把这一期的《柳叶刀》放在李斯特的办公桌上时,这位外科学教授迫不及待的拿起厚厚的杂志,立刻翻看了起来。
李斯特没有直接看杂志中那些论文的内容,而是先翻看了一下前面的目录,然后就忍不住赞叹道:“这一期的焦点果然还是心肺复苏、维生素、白喉抗毒素血清和X线,如果加上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话,他们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篇幅!”
“是啊!”
听了李斯特教授的话之后,查克·戴尔也点了点头叹道:“去年亨特拉尔先生的演讲,可以说让整个欧洲的医学界热闹了半年,直到现在也没有平息下来的势头!而且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作用被逐渐证实,维生素理论被渐渐接受,以及白喉抗毒素血清的小规模上市,似乎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沉吟了片刻之后,李斯特教授认同地笑道:“关键是这几项理论,几乎每一个都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户!”
心肺复苏和之前的亨氏腹部冲击法一起,让医师们开始重视所谓的急救技术;维生素理论,让不少科学家开始研究起不同食物对不同疾病的作用;而白喉抗毒素血清的出现,更是掀起了细菌学家们研究致病菌,制备并提纯抗毒素血清的狂潮!
而且……
苦笑了一声,查克·戴尔摆手道:“据我的朋友罗文所说,X线在物理学界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半年的时间里,那位伦琴教授名声大噪,伦敦的很多物理学家都在研究这种新的射线。”
“呵呵,不过最出名的还是那位亨特拉尔先生!”
微微点头,李斯特同样感叹道。
是的,如果认真说起来的话,这半年医学界最引人瞩目的名字毫无疑问就是约翰·亨特拉尔,没有之一!现在在整个欧洲,几乎每一项他提出的理论和技术都有大批的医师正在进行研究,每个月都有至少数篇相关的论文面世,而且数量还在急速的增多。因此随着这些论文的影响力扩大,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