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世界病”,可不是开玩笑的!
从1817年到1923年的一百年间,霍乱有六次大流行,光是印度就因此失去了三千多万条生命,而且在埃尔利希告知了约翰这个消息之后,他立刻便从记忆的角落中找到了1892年汉堡霍乱流行的印象:自来水系统受到污染,最终8606人死亡——这可是在欧洲,在德国的汉堡!
“……该死!”
送走了忧心忡忡的埃尔利希之后,约翰关上房门,狠狠的咒骂了一句!
约翰的脑海中有着所有前世的记忆,只要他看到或听到过的都在,但是如果不刻意去寻找的话也是无法注意的。毕竟人的大脑开发度有限,遗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他不可能让那么多的信息占据自己的记忆空间。但是此时此刻,约翰却有些后悔自己不提前搜索一下记忆了。按照他们的计划,在伦敦停留一周的时间之后会启程前往德国,第一站就是一水之隔的汉堡。但是偏偏现在汉堡发生了严重的霍乱流行,这让他的原定计划怎么进行下去?
“约翰,发生什么事情了?”
听到丈夫的这声咒骂,安娜顿时关切的走了过来。
“这……”
稍稍犹豫了一下,约翰干脆老老实实告诉了安娜这个消息。
“什么?霍乱?德国?”
听完了约翰的话之后,安娜惊叫一声,小脸顿时变得煞白!作为土生土长的欧洲人,安娜怎么可能不明白这种疾病的可怕?现在一听说德国发生了霍乱流行,自然第一时间就担心起了自己的父母家人!
“放心,这次霍乱流行局限在汉堡。”
握着妻子的小手,约翰温声安慰道。到了这种时候,他反而要感谢19世纪末糟糕的交通条件了,人们出远门很不容易,所以各地之间的交流自然就非常少,至少对于普通人来说去另外一个城市的成本太高。否则如果像未来那样有着庞大的人流,传染病的危害就更加不可限制了。
不过哪怕有了约翰安慰,安娜手心的温度还是迅速降了下来。
那可是霍乱!
过去的几十年间,这种疾病席卷了英法德乃至整个欧洲,带走了数百万计的生命,而且直到现在医师们甚至还没有搞清楚它发生的原因,更别说治疗了。因此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安娜怎么可能安下心来?一想到自己留在柏林的父母家人,她的手心在不停颤抖的同时,很快就被冷汗占据了……
“该死!”
感受到妻子手心的温度和湿度,约翰忍不住在心中又骂了一句。他当然知道妻子对这次回家期待了多长时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可能让安娜冒险回国,接下来这两天可真是会很难熬了……
……
听着安娜那平稳的呼吸声,约翰却没有一丁点儿的睡意。
花了一个多小时他才让安娜好不容易平静了下来,最后疲惫的睡着了,但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却依然让约翰头疼。一个城市八千多人死亡,而且还是19世纪末的德国城市,可想而知这次鼠疫流行将会惨烈到何种程度!这种情况下,约翰是绝对不会允许安娜冒险的,但是……
“如果等德国人自己控制,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来想去,约翰头疼的只有这一点。
1883年的时候,人们才第一次发现了霍乱弧菌。十年前霍乱的第五次大流行开始,当时名声已经鹊起的科赫就被派出去帮助其他国家,于是这位细菌学鼻祖追踪着霍乱的脚步,从埃及到印度,解剖了数十名病人之后,终于发现了造成霍乱的罪魁祸首——不是那么直,有点儿弯,像个逗号的霍乱弧菌。对于这种可怕的疾病来说,病原菌的发现称得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成就,也是科赫人生中的辉煌点之一。
只不过……
那个时候的科赫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个时代的医学技术也着实太落后了一些,所以那弧菌是否是导致霍乱的原因还没有定论,至少在1892年的时候,科赫还没有办法说服更多的医师们接受这个观点。毕竟细菌学在这个时代才刚刚起步,而科赫的面前还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的观点似乎更加符合医学传统理论。
“该死!”
这已经是约翰今天不知道第几次心中骂出这句话了。如果真的任由这场霍乱自行发展下去,安娜的失望暂不必说,难道约翰也在英国等下去?
“呼……”
轻轻的呼出一口气,约翰紧锁着眉头,目光频繁的闪烁了起来。
第五章 决定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中国老祖宗们传下来的智慧。
所以重生以来约翰在医学界的发展涉及了很多方面,内科、外科、生理学等等,但是对于如今全世界最为热门的细菌学却一直敬而远之。仅有的抗毒素血清针对的是白喉杆菌,也是为了免疫学的发展和确立,同时也是为了招揽埃尔利希这位免疫学大牛。
对于研究细菌的医师们来说,这是一个危险之极的时代!
不要总是看到科赫等人的巨大成功,在历史上功成名就,约翰看到的是更多默默无闻的医师和医学家们,为了研究某一种细菌,最终死在这一种细菌上。缺乏基础的理论保护,同时也缺少有力的保护手段,就是这个时代细菌研究者们伤亡惨重的原因。
所以一直以来,约翰对细菌学都没什么兴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