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亨氏制药公司的日益强大,约翰也慢慢的感觉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如说摩根等财团的觊觎,比如说德国国内诸多老牌贵族和大商人们的探寻,甚至于德国政府与军方的压力!要知道,因为几种药物的惊人效果,德国军方每年都要采购上百万马克,这可是相当大的一笔开销。所以就算没有人明着提出来,约翰和老亨特拉尔也早就隐隐感觉到了很多东西。
这一点,就像远在卡尔斯鲁厄的通用汽车公司一样。
汽车的技术越成熟,在街头出现的越多,约翰就越能感觉到通用汽车公司的躁动。本茨几次不切实际的提出扩大规模,不就是打着引入投资者的主意?而近两年新出现的那些竞争对手的汽车虽然简陋,远远无法和极光相比,但是部分技术明显用的就是通用公司的专利,这都让约翰和外公为之有些不安。
所以在来欧洲之前,爷孙俩终于下定了决心。
欧洲的产业当然不想放弃,也不可能放弃,但是亨特拉尔家族人丁稀少,未来也不可能有人一直留在欧洲,并且产业的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引起政府的不安。就拿亨氏制药公司来说,阿司匹林和磺胺的垄断性实在是太强了,而且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又无可替代,德国政府当然不放心他们一直被美国的公司握在手中。
如今的亨氏制药公司,规模就太过庞大了!
每年数千万马克的销售额,净利润更是超过了一千万马克,这个数字对于德国政府来说却是太庞大了,大到让他们无法接受的地步。所以像在英国和法国的合作公司一样,亨特拉尔家渐渐减少产业股份的比重,并且适当引入本地资金的投入方是正途。说到底,亨特拉尔家族未来的重心在美国,在纽约,那里才是他们的大本营!
而且除了可以到手大量现金之外,约翰认为失去一些股份影响也不大。
早在几年前的时候,亨氏制药公司和亨特拉尔研发中心就已经彻底分离了,如今的亨氏制药公司就是一个纯粹的生厂工厂,并不具备新药研发的能力。而且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化学和工业水平还是太低了一些,研发新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亨氏研究中心每年投入上百万马克的资金,到现在也不过研究出了几种新的磺胺药物,没有约翰的主动指导,他们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难。
所以面对着岳父那震惊的表情,约翰认真地说道:“就这样吧,我们可以转让乙酰水杨酸的生产工艺,但是绝对不转让阿司匹林的商标使用权!另外,岳父,回头如果有合适的时机您也可以和德国政府谈一谈,或许亨氏制药公司的股份也可以适当出让一部分的……”
第二十四章 转移
三成的股份,是约翰心中的底线。
不管通用汽车公司还是亨氏制药公司,他都至少要拿到三成的股份。前者自然是为了通用每年新申请的专利,按照双方的约定,至少二十年内美国亨氏汽车公司自动享有专利的使用权,一旦股份太少就很容易被人狙击。至于说后者的话,亨氏制药公司的营收实在是太吓人了,约翰知道德国人不可能让自己就这么赚下去,所以必须和他们分享这庞大的收益,但是也必须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
说到底还是一回事儿,弱小的时候没人会理会,强大起来之后自然就有无数人觊觎。
如果是在美国,凭借着亨特拉尔财团的势力自然可以轻松保住这些如同金矿一般的产业,但是这里是欧洲,无论英国、法国还是德国,都远比美国要强大的多,如果还不知道让步的话就会死得很难看了。所以几年前约翰强行实施了研究所和制药公司的分离,就是为了这一天做准备。
这就是来欧洲之前,约翰和老亨特拉尔多次讨论后的结果。
德国政府不可能允许一家美国公司发展到如此地步,亨氏制药公司一家的营业额几乎超过了德国其他制药公司的总和!只不过因为这家公司实在是太著名了,所以才会一直没有动手,但是这两年各种试探渐渐多了起来,老亨特拉尔和约翰也是心知肚明,所以这次才会直接和布里斯特先生挑明了。
不过在短暂的真经过后,这位岳父的目光急速闪烁了起来,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咬了咬牙问道:“约翰,既然这样的话……我能不能增加一些公司的股份?不用太多,百分之十就行了,与其转让给别人的话还不如给我一些。”
“这……”
张了张嘴,约翰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自己的岳父了。布里斯特在亨氏制药公司中本来就有百分之十的股份,再加上百分之十之后,和约翰留下的股份合起来正好一半,对于以后掌握公司当然有着极大的好处。而且作为纯正的德国人,布里斯特一家当然有这个资格,而且相信德国人也会比较放心,但是……
犹豫了一下之后,约翰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岳父,您接手一部分股份当然没问题,但是一成的股份报价恐怕要几百万马克,您……现在有充裕的资金吗?”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约翰没有理由白送自己岳父如此庞大的资产。很清楚岳父家底的约翰,可不认为对方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果然,听了约翰嘴里说出的数字之后,布里斯特一下就沉默了下来。几百万马克的资金,如果说咬咬牙的话他真不是拿不出来,但是需要很长时间来贷款或者变卖资产筹措,相当于他必须要放弃很多东西,这样的话……值得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