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约翰的第二个大本营,德国留学也是一个好选择。
事实上就这个时代而言,德国绝对比美国更加的适合,只不过相对来说费用稍高一些。但是几年后的事情,约翰自信有能力支持下去。
“呼……无论如何,心安就好。”
看着手中写好的电报,约翰轻轻的呼出了一口气。
他自知除了医学知识之外,其他的本事着实有限,如果不是身后有老亨特拉尔和一众德国移民撑着,产业早被摩根等人吞下了,还能等到他现在羽翼渐丰,谁都不惧?所以想来想去,除了低价支援一些枪支弹药之外,恐怕也就是教育上面能够帮中国一点儿忙了。
无论什么时代,人才终究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实在是太大了,哪怕刚刚签订了马关条约,赔款高达一亿多两白银,接下来很可能还会发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割去更大的一块肉。但是作为一个庞大的古老国家,中国的民间依然存留着不少财富,因此发展起来不缺钱,不缺人,缺的只是真正开眼看过世界的人才!
等几年后八国联军一进京,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彻底腐烂,现代工业的发展阻碍也会渐渐松动。如果到时候有那么一批经过最先进教育的顶尖人才回国,最好再带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配合上一定资金的话,他们将会在古老的中国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画面太美,约翰甚至都不敢想象!
“每年一百人,就觉得不可能了?”
眉头一挑,约翰微微摇了摇头:“如果等过了几年,中国人幡然醒悟,知道必须要向西方和日本学习,每年有上千人出国留学的时候,这一百人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
手指轻轻敲击着硬实的桌面,约翰的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说到底,现在约翰资助幼童们留学终究只能权宜之计。培养一小批人,哪怕这个数量是五位数,放到四万万人的中国也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不过如今的中国还不适合他大规模的进入,至少是现在没有任何根基的情况下,对他这样一个“美国人”来说,无疑是千难万难的事情,而且效率极低。
但是再过十几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沉吟片刻之后,约翰再一次拿起笔,在已经写完的电报上又加上了一段话:“此外,可咨询容先生,关于在上海开办一所美国式大学的可行性……”
第十一章 未雨绸缪
1895年7月,日军在台湾遭遇重大挫折。
精良的武器、充足的弹药加上不畏生死的军民,台湾让志得意满的日本人吃尽了苦头,也让不少人看到这个岛国的虚弱。与清政府一战,耗尽了他们的精气神儿,以至于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在台湾伤亡了四千余人。
与此同时,约翰·亨特拉尔也回到了遥远的东方。
当然不是他本人回去,而是亨特拉尔银行在这次战争前后大放光芒。借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以及精准预料到最终的结果,亨特拉尔银行在东亚赚的盆满钵满。而等到马关条约签订之后,这家银行和其他列强们背道而驰,并不看好日本人可以迅速占领台湾,因此又狠狠捞了一笔,最终让亨特拉尔银行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因为起步较晚的缘故,亨特拉尔银行虽然经过一番疯狂并购,彻底成为了纽约三大银行之一,但是因为底蕴较浅,还不能跨州开展业务。但是在约翰的指引和老亨特拉尔的支持下,银行却开始向海外进发,先后在英国、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开办了分行,这次一口气在中日战争中咬了一大口!
这一笔钱,约翰也早就计划好了用途。
“简单来说,就是买地!”
再次面对着中年白人的时候,约翰的表情显得十分冷漠:“我需要在上海购置大量的地产,并且改一些房子,而你的授权额度,就是这次在东亚收获的所有利润!”
“什么?!”
听完约翰的话之后,中年白人顿时惊呼了起来:“先生,那,那可是一大笔钱!如果全部用来在上海买地的话……上帝,您是要把公共租界给买下来吗?”
由英国租界和美国租界合并而成的公共租界,面积可是有一万多亩啊!
“不,当然不是。”
眉头微微一皱,约翰摆手道:“我需要你们精心挑选三块地皮,第一个挑便宜又便利的地方,面积要大,我要用来盖工厂;第二要在公共租界内,位置要好,但是地方不用太大;我要用来建造住宅和俱乐部;最后一块选在租界外的地方,地方一定要大,而且最关键的是与第二个的距离不能超过一英里!买下来之后,按照我提供的图纸给我建造……不用着急,慢慢来,多花几年没关系,我不急用。”
“呃……”
愣了一愣之后,中年白人不解地问道:“先生,我能问一下它们将来是要做什么用的吗?您知道,知道了用处我才能更好的安排。”
深吸了一口气,约翰点了点头沉声道:“我打算建两所学校,一所中学,一所大学。”
“学校?!”
听到这个答案之后,中年白人又一次的惊叫了起来……
……
“……约翰,你不会是要在上海建分校吧?”
收到下属报上来的消息之后,老亨特拉尔把外孙你给叫了过去,分外不解地问道:“在上海购置那么一大片土地,还要盖那么多房子……孩子,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