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短短的两年中,这些书卖出去了十几万本,利润刚好把赠送的《普通话与汉语拼音》给赚了回来……
……
就在亨特拉尔教育体系全面发展,逐渐影响江浙等地的时候,在上海和长沙两地,另外两个人也在努力着。
1906年10,上海德文医学堂举办了开学典礼。
埃里希·宝隆接受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资助,让后世同济大学的前身提前一年面世,并且获得了柏林大学等德国顶尖大学的鼎力支持。在亨特拉尔银行的资助下,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四所德国医学院校将会每年派出年轻学生前来中国,协助宝隆进行教学。
而就在这一年,长沙一间面积不大的西医诊所开业了。
爱德华·休姆……不,爱德华·胡美成为了这所小诊所的负责人。同样因为有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帮助,小诊所的建造绝对是高标准,而且也配备了大量先进的设备,比如说X光机和心电图等等。而且为了满足胡美的需要,约翰还一次性给他送来了大量的药物,免费供他使用。
只不过……
在这个时代的长沙,一个外国人,或者说一个西医想要给人看病可不容易。
中医的攻讦就不多说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也无法理解西医,或者严格来说的现代医学。所以连续一个星期没人上门之后,胡美只好自己走上街头。这年头,平均寿命也就三十多岁的中国多得是病人,而且很多都是那种病变直接就在脸上、脖子上的那种,所以胡美就很干脆的找到这些人,上去拉住对方,说要给人家免费诊治。
一个疯鬼佬的传说,就在长沙城里流传了开来……
第二十九章 庚子退款
投资教育这种事情,万万是急不得的。
别看约翰如今在中国投资了三所大学、四所技工学校,还有更多的中小学和预备学校,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在校生人数加起来,其实还没有到一万人。这还是他把自己的学校开在了江浙地区,这地方历来重视教育,而且因为上海的缘故,也更加容易接受西方观念,如果放在其他地方恐怕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比如说,耶鲁大学选择的湖南地区。
一个纯粹的西医,而且还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开设的西医诊所,在长沙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根本就没人会找他去看病。因此在最初的几个月时间里,胡美除了上街“拉客”之外,一连给约翰写了好几封信抱怨自己的手术刀都要生锈了。约翰当然是好言相劝,鼓励对方要耐心的等待,用事实来说服当地的居民。
与此同时,约翰也加快了公益图书馆的修建速度。
按照他的计划,未来五年间将在中国建成至少一千座图书馆——当然这里指的可不是那种大学里的图书馆,如果是那样的话约翰也着实建不起。他要建的是那种两三间屋子,一个管理人员,千把本图书的公益图书馆。租两间屋子,请一个当地人照顾,然后把亨特拉尔出版社的书每样五本,算下来一个图书馆真心花不了几个钱。
至于说能起到多大作用,约翰心里也没有什么底。
这年头虽然大清已经取消了科举,但是除了上海广州那样的地方之外,其他城市想让那些读书人主动去读“洋鬼子”们的书还是有些困难。所以约翰也是抱着尽人事知天命的态度,准备慢慢的建起这些图书馆,让有心人去看看这些书。左右不过是几十万美元的投资,万一要是有人愿意看呢?而且等图书馆都建起来之后,三所大学和诸多技工学校应该也有人毕业了吧?只要这些人发展的好,自然就能带动起更多人来学习这些书籍……
中国的事情约翰只能说是尽可能的努力,结果却无法控制。
但是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太多太多的东西约翰却是可以控制的,尤其是某些对中国有好处的事情,就是约翰必须要极力争取的东西……
1906年9月初的一天,约翰接到了一封电报。
接到了这封电报后,约翰立刻便让人叫来了自家的中国厨师,沉声道:“苏力,你准备一下,下周出发去一趟上海!”
“去上海?”
苏力的眉头抖动了两下,恭敬地问道:“先生,是需要我去见容闳先生吗?”
“嗯。”
点了点头,约翰淡然道:“有一件挺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告诉一下容先生……当然,更重要的是,我需要你去中国看看,然后告诉我那边真实的情况!”
“是……我明白了。”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苏力用力点了点头道。
他当然明白亨特拉尔先生的意思,无非就是让自己去中国看看那些电报中的事情是否真实,亨特拉尔先生的钱是否花在了真正该花的地方——这些年,苏力就是亨特拉尔的眼睛,始终帮他注视着在中国发生的一切。
简单地说,苏力是去视察去了。
这几年随着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产业越来越多,尤其是和容闳在教育上的合作规模越来越大,苏力回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身为一名华人,哪怕他早就在约翰的帮助下拿到了美国公民权,但是天然的优势是永远无法消失的,和中国人打起交道来更加的自如。而且作为亨特拉尔家的厨师,他也是约翰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对于人心的信任,约翰从来都是非常谨慎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