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佐唐_何常在【完结】(55)

  “那小僧则要听听小施主关于佛法无边的高论。”慧广以退为进,要想指摘崔居言论之中的错误。

  “佛法无边在我看来其意有三,方才法师所言,乃是第一意。”

  崔居负手而立,脸里哪里还有半点嘻哈放浪的模样?只见他一脸的肃穆庄严,虽然没有剃发不是僧人装扮,不过在崔向看来,他的卖相比起慧广好上不知多少。真要是剃了头发,换了僧袍,当前一站,只凭那一脸的肃然和冲和,绝对是一等一的法相庄严。

  别说,崔居还真有高僧风范。

  姿势显摆完毕,崔居露出淡淡笑意,一脸的风轻云淡:“佛法无边,其意有三。第一意,是指佛法博大精深,我等凡人穷极一生也无法全部参悟。第二意,是指智慧无边和福德无边,佛是两足尊,福慧两足,无边无际。第三意,是指佛法非空非有,不落有也不落于空,大道无言,不落两边。”

  “哧……”慧广讥笑出声,“似是而非,谬论也!你所说第一意和第二意,还算符合佛法本义,第三意乃是虚妄之言,佛法最精髓的缘起论有言,缘起性空,万物本空,你却说佛法非空非有,此等谤法之话你也敢在佛门圣地说出,真是黄口小儿,狂妄无知!”

  “缘起性空,乃是至理。万物存在,又是实相。即便是佛祖也有三十二相,也是法相庄严,怎可说是空无所有?我说佛法非空非有,是说不可执著于空,又不可执著于有,若是依法师所言,非要落在空上,也就是心有所住,住在空上了,又何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转了一圈,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再到缘起性空,又回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又回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正是万物不过于心的精辟的三段论,也是崔居精心设计,以慧广之矛攻击慧广之盾的绝妙的反击之法。

  慧广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第三十九章 悖论

  言语道断。

  佛法的最精妙之处,在于体悟,在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于执著于空执著于有,最后执著于非空非有,都是不对,最是不可思议之法。

  不可思议的本意是,不可思维,不可言论。只要动念就是不对,只要开口就是错。

  就如最为著名的《金刚经》中的最为著名的三段论: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其意广深,曾被一知半解之人误认为无用之言,其实不然,此话的本意是指,虽然佛法出口就错,但佛法修行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所以佛要立一个名词出来,就叫般若波罗蜜。因为如果佛不说,无人知道般若波罗蜜。但此般若波罗蜜只是文字般若波罗蜜,并非实相般若波罗蜜,只是一个称之为般若波罗蜜的名称。

  先立相后破相,和先说一个空,然后再破一个空一样,都是为了破而立,而不是为了执著!

  崔居瞅准机会,一下将慧广置于自相矛盾之地,让他无法再自圆其说,以他这般年纪,能将佛法理解得如此深妙,实属难得。

  崔居抚掌一笑:“再问法师,既有缘起性空,又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究竟该舍谁取谁?”

  慧广脸色由青转红,满脸怒容:“小僧不与你这黄口小儿辩论……”

  “法师口口声声称在下为黄口小儿,可是存了鄙夷之心,佛曰,不贡高我慢,不恶口,法师连犯两戒,该受何等惩罚?”崔居不依不饶。

  慧广面红耳赤,嚅嚅难言,半响才恼羞成怒地一甩大袖:“呈一时口舌之利,作无谓之争,不值一驳……”

  “哈哈……”崔居放声大笑,“身为出家之人,理应将佛法吃透,就算不能普渡众生,也要熟知经书,才可身为人师。如你这般非既济世渡人,又不是佛法精湛的和尚,与世间尸位素餐的无能官员又有何不同?”

  此话说得过了一些,尽管慧广或许态度傲慢了一些,但毕竟并非所有僧人都有出众的口才,能够升座讲法,以辨才折服天下的高僧更是少之又少。

  身在龙兴寺之中,虽然周围人群来往,并无人停下来围观,但崔居说得声音过大,还是引起不少人的张望。慧广更是气极,双目圆睁,几乎要喷出火来,却只是浑身发抖:“你,你,你……”了无数句,再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其实慧广也并非如崔居所说是一个一无是处之人,他出身官宦之家,学有所成之后,忽然心灰意冷,随后出家为僧。在唐时,僧人无比受人尊敬,又因他确实才学出众,出家不久就成为一寺的八大执事之一,深受方丈重视和信众的敬重,再加上他本来就性子有些傲慢,又恃才傲物,说话不知委婉迂回,所以与崔居一见之下起了冲突也在所难免。

  崔向见崔居恶气已出,也不想将事情闹大,急忙将他拉住,就要悄然遁走,忽然从松柏林中闪出一人,也是一名僧人,年约五旬上下,生得一脸白净,一尺长须,一眼望之飘然出尘,单是这副好相貌,就令人不由自主心生好感。

  “这位施主请留步……”

  崔居眉毛一挑:“怎么,你也想与我辩论一个输赢出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