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对此亦是无计可施,老一辈人对情义的看重,比他们这些年青一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以韩当的脾气,一定会怪罪孙策为何不相信程普是无辜的,在扶送父亲孙坚灵柩会曲阿时,遣一信使至九江郡,宣示对程普的信任,那么程普就必不会自杀以证清白。
如今不管事实真相到底如何,程普已然身死,大错已然铸成,隐在黑暗中的敌人已然阴谋得逞,再去过多自怨自艾,已经没有什么用。
沉默良久,周瑜轻叹一声,在孙策身旁跪坐下来,劝慰道:“事已至此,伯符亦无需为此自责,还是先好好想想,如何答复后将军才是要事。”
后将军袁术遣使来,并非是认可孙策对孙坚所遗留大军的统率权,而是直接召孙策前往豫州效力,这个态度很明显,他就是只将孙策当做普通下属,不认为孙策可以继承孙坚所有的一切。
孙策冷哼一声作答,对后将军袁术信使的不屑之意,溢于言表。
周瑜放下心来,站起身。对着孙策躬身一揖,傲然答道:“伯符此举甚是,有伯父打下的江东根基,何须再去仰他人鼻息?观伯父率军离开豫州,南下江东,明面上虽奉袁术为主,但脱离袁术控制之意甚显,如今伯父方去,袁术就如此急吼吼地遣使来召,正说明他心中有虚。既如此,伯符就更不该如他所愿。”
“嗯!”孙策答道,“滋事重大,还得召诸君共议才是。”
周瑜躬身领命:“诺,此事宜早不宜迟。明日一早,就宜召诸位共议。”
如今已是丑时时分。夜深人静。非紧急大事,不适宜召张纮等人前来商议,连日来,因孙坚后事,张纮等人也都疲累不堪,这个时候。都正是他们歇息之时。
孙坚身死,跟随孙策的部属,计有张纮,鲁肃。周瑜,周泰,蒋钦,徐琨等人,支持他的人,还有丹阳太守吴景,正是他的舅父,还有叔父孙羌孙静等人。
孙策既然已有主见,张纮等人自是没有异议,故而次日一早的所谓商议,不过三五句话的工夫,也就有了定论。
旋即孙策召来袁术所遣信使,托辞父亲孙坚新逝,不宜远离为由,婉拒后将军袁术之召。
袁术此前为加强对扬州的控制,已将州牧治所由陈留迁至沛国谯县,如今陈留郡正遭受到刘备大军的猛攻,无意之间,他倒是似是颇有先见之明一般,避开被刘备逼得迁离陈留的尴尬。
信使途经九江郡阴陵时,扬州牧陈温获悉,当即向袁术献上一策,细细书于密信之中,交由信使带回沛国。
几个月以来,四周传来的,都是些坏消息,这令袁术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大,当遣往丹阳郡的信使提前赶返时,他正在召集帐下部属议事,还满心以为带回来的是好消息,连声急召。
在座的,仍旧是长史杨弘,主薄李丰等人,帐下大将则只有桥蕤和新收的雷薄、陈兰等人,张勋,陈纪,纪灵等人,尽数领军在外。
信使入得厅堂,看到主公袁术满怀期待的眼神,心中不禁更是惴惴不安。
“怎么,孙策呢?”
袁术等不及信使开口,急急问道。
其实孙策之名,袁术还是最近才知晓的,他如此急迫,并非是看重孙策之才能,而是如若孙策应召而至,已经有脱离掌控的孙坚及一众部属,就算是彻底消除了威胁,仅此而已。
信使跪在地上,支支吾吾半响,语无伦次,可意思,众人还是都听明白了。
孙策拒绝应召!
厅堂中,立时一片死寂,就连一向甚得袁术倚赖的长史杨弘,此时也都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惹来袁术的怒火。
啪!
死一般的沉寂中,袁术拍案桌的声音,显得是如此响亮,信使跪伏在地,吓得全身一颤,忙膝行三步,双手高高举起扬州牧陈温的密信,庞大的压力下,他反而口齿清楚了许多:“禀,禀主公,扬州牧陈温,有,有一策,可,可,令主公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袁术一声咆哮,顺手抄起案桌上的砚台,掷向跪伏在地的信使,“如若不是他软弱无能,扬州早就平定,何须要孙坚率军前去,以致让孙坚坐大?”
砚台正中信使胸腹,虽然砸得甚痛,信使却仍旧不敢稍动,高举着陈温的密信。
长史杨弘待袁术怒火稍歇,出声劝道:“主公,孙策年幼无知,不知天高地厚,陈使君久在扬州,熟知扬州诸郡事务,何不看看他如何说,在做定论?”
袁术气头已过,点头称是,接过杨弘亲自递上来的密信,拆开草草一读,顺手递给杨弘,皱眉道:“泾县祖郎,一介贼头,能有多大用?”
ps:谢谢“西楚幽溟”的打赏,谢谢!《晋王吕布传》
258关中望西凉(二更补昨天)
关中,长安城。
当北风渐趋强劲时,原本沸沸扬扬的天下州郡纷争,也如同被北风冻结住了一样,纷纷止歇下来,各地对峙的大军,均不约而同地选择凭险固守,少有主动兴兵者。
只是就连普通老百姓也都知道,暂时的止歇,只是为了来年开春后,更大的战火纷争积蓄力量而已。
各地传来的军情骤然沉寂下来,一下子令得吕布有些不太适应,他本就因坐镇长安,不能亲上战场,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平日里有事没事,他要么与贾诩、徐庶等人,就着最新的各地军情,商议天下大势,要么就是一个人静静品读天下英雄的变迁起伏,很有一种实地实时研读史书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穿越重生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