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这里围猎,直进行了两个时辰,人人弄得浑身大汗。那只猎豹果然厉害,专寻大兽下口,每每看见猎物,就弹射而出,腾空时发出吼声,野猪等物一听见这声音顿时都吓呆了,很快就被猎豹冲上去擒获。
这场猎事下来,李渊猎获最多。再下来,就要数李元吉了,其他人都是寥寥无几。
李渊很是兴奋,觉得这场射杀爽快极了,遂笑对群臣说:“知道朕为何爱出行狩猎吗?当然狩猎本身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儿,然我大唐以武立国,不能忘了尚武的本分,这其实是朕心里最记挂的。”
李渊在这里自鸣得意,裴寂、封德彝急忙来颂扬数句,萧瑀、陈叔达、屈突通也点头附和。
父皇到底怎么了?李世民听着群臣在那里恭维李渊,又见李渊面带微笑,心中着实受用,思绪因飞开了去。近年来,国势渐强之后,他开始少问政事,例行的早朝他动辄不来,整日里与年轻的妃子厮混在一起,或者出外狩猎,俨然一个太平皇帝的模样。自去年开始,仅避暑的宫殿就连修了三处。
诸代皇帝中爱享受者多,励精图治者少,莫非父皇现在开始松弛心志,只想一味贪图享受吗?
想起父皇在处理自己与大哥相争的事情时,李世民不由得顿生怨怼之情。既立大郎为太子,不该再怂恿自己的夺储之想;既想立自己为太子,就该废立分明,不该拖泥带水。如今已酿成了争位之势,父皇又不分青红皂白,试图用平衡的手法来换取眼前的清净。如此重要事体,父皇不认真从根源上来消弥,仅仅做一些表面文章,岂有用处?
说到底,这都是父皇的性格使然。犹豫不定,左右摇摆,当为国君之忌。想到这里,李世民忽然心间涌出了一丝忧虑:眼前正准备的这一场大事,父皇当何以处之呢?
李世民在这里独自发呆,目光直直如傻了一般。这时李渊车仗开始返回,群臣骑马随后,李元吉诧异地看到李世民那木呆的样子,喊了一声:“二哥,还站在这里干什么?该走了。”
李世民方才惊醒过来,想起刚才自己失态的样子,自嘲地笑了一笑,打马随上前去。临近西门桥边,大队人员依例返回驻地,不能再往前行。这时李世民驭住了马,唤过长孙无忌,问道:“张万岁那里有什么新消息吗?”
长孙无忌见身旁无人,靠前几步,轻声说道:“自从我们离京时得了张万岁的飞鹘传书,此后再无消息。当时他已经动身,依时间估计,他现在应该得手了。”李世民在府里养了两只白鹘,可以用来传递书信。李世民为它们固定了两条路线,一路飞往洛阳,每天可以往返数次;一路飞往陇西张万岁的牧马场,每天可以往返一次。这样他在京师,每日可以与洛阳张亮、陇西张万岁频繁联络。如今来了坊州,白鹘不能随行,两地讯息就要滞后很多。
“京城里的人到了没有?”李世民临行前交代李安,让他每天将白鹘所传书信快马送到自己手中。
长孙无忌回答道:“算着时间应该到了,二郎,你先入宫,我到大路上迎候,一有消息,我立刻入宫禀告你。”
李世民点点头,轻声道:“事发之初,不可毫厘有错,这点你要切记。”说完,他拨马回宫。
李元吉要博李渊的欢喜,他从猎获的野味中挑出几种,亲自入后厨指点厨子洗剥、烹制,果然做出了几道独特的美味,李渊和群臣交相称赞。裴寂边吃边道:“陛下,老臣以为,要说这烹制野味的道儿,举目天下,难有人与四郎比肩。”
李渊笑道:“人言四郎善狩能食,果然不错。四郎,你今后若将这等聪明之处用在读书上,相信效果也会不错。”
李元吉很是得意:“可惜这次来未将趁手的厨子带来,父皇的御厨呆板得很,一招一式皆循老法,不求新变化,滋味就差了一些。”
李世民心中有事,不知食之滋味。他见李元吉沾沾自喜,心想他不务正业,偏爱在这些无聊的事儿上下工夫,若让他读书,无疑是痴人说梦。遂不发一言,伺候李渊吃完,然后离座返室。
李世民回房后先去洗浴一番,然后披上一件长衫端坐在孤灯前,拿出一本老子的《道德经》静读。不大一会儿,长孙无忌推门进来,取出一个管状的绢纸卷儿递过来,低声道:“二郎,来了。”
李世民起身放下书卷,接过绢纸,小心在灯前除去上面密封的蜡泥,轻轻展开绢纸,只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李世民凑近灯前凝神观看。
李世民细细看完,眉头顿时舒展,轻声微笑道:“这事儿成了,张万岁的戏做得挺足。”说罢,他将绢纸放在烛火上点燃,那纸片儿化成青烟,很快燃烧殆尽。
长孙无忌也不禁狂喜,轻声道:“数月里的努力终于有成,二郎,没想到这事儿如此容易。我们等着看看好戏逐步登台吧。”
李世民沉吟道:“世事难料,不到最后,我们也不可将话说足了。无忌,你趁早回营吧,可以先将杨文干谋反的事儿,给玄龄、如晦等人透个信,让他们有个准备。”
“要不要将此消息透给三宝?”
“这件事你不要管了,我找三宝说。嗯,我们要把握好节奏,不可乱了章法。你去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