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太宗_赵扬【三卷完结】(188)

  李渊的手诏过了午时被送往东宫,上面未提及杨文干举兵之事,仅说让太子赶赴仁智宫有事相商。

  四人看罢顿时释然,王珪道:“魏洗马,皇上的心思果然被你算准了。太子,皇上既然相召,说明他对你犹豫不定,如何摆脱这场厄难,就看殿下如何向皇上陈说了。”

  李建成忧心忡忡,叹道:“这一行凶吉如何,我实在没有底儿。韦挺,若去庆州之人带回消息,你可速速派人送给我。”

  魏征冷笑道:“只怕太子一入仁智宫,就难与外人见面。太子,这宫外的布置,比如与裴寂和齐王的联络,你还要好好筹划一番。”

  李建成道:“仁智宫现在防卫严密,外人休想入内,想与裴监和四郎联络,说着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算了,听天由命吧。”

  魏征道:“事不宜迟,请太子立刻上路。此去仁智宫,不可带人太多,免遭猜疑。”

  “我知道。”李建成说罢,即出宫离京。身旁共带三百名随从,出京城未至六十里,到了一个名叫毛鸿宾堡的地方,他觉得带的人还是太多,随身只带十人,让其余人返回京城。他们这样行到仁智宫,已是四更天了。

  正当李建成在东宫惶恐不安的时候,李渊又回到了仁智宫。回到宫内的第一件事儿,先是睡了一觉,现在仁智宫周围重兵防守,当保无虞。一觉醒来,他默默盘算,目前自身安全已保,又诏太子来见,该腾出手儿去收拾杨文干了。想到这里,他令太监去唤来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一夜未眠,两眼熬得通红,他入宫见了李渊,“扑通”一声跪地泣声道:“父皇,到底出了什么急事儿?累父皇奔波惊惧,儿子这一夜担足了心事。”

  李渊挥手让他起来,说道:“起来吧,当时事起仓促,又是晚间,难辨真伪,我就出外暂避一阵。二郎,那日东宫里的尔朱焕、桥公山来告,言说大郎给庆州的杨文干运送兵戈,让他起兵来袭仁智宫,逼我退位。”

  “这怎么可能?大哥日常端庄淳朴,以仁孝事父皇,不可能会有反叛之心。是不是有小人来诬告大哥呢?”

  “起初我也不信,紧接着宁州刺史杜凤举又来,说杨文干果然起兵,不由得我不信。”

  李世民怒道:“文干竖子,敢为狂逆。父皇,杨文干不足为患,派一将讨之足矣。”

  李渊道:“不错,杨文干不足为患。然杨文干为东宫所荐,又曾宿卫东宫,其事连大郎。若处理不好,别人以为我要废太子,大郎这些年培植势力不小,我恐怕尾大不掉,应之者众啊。”

  李世民揣摩李渊的心意,觉得他想让自己带兵去剿灭杨文干,而且要不事张扬,影响越小越好。遂问道:“父皇,您的意思是让儿臣速去剿灭此贼吗?”

  “对,你行军打仗,快刀斩乱麻,所战皆捷,甚合吾意。你今日不事张扬,带领天策府属悄悄到了宁州,我让折威军归属你指挥,前去捉拿杨文干。”说到这里,李渊语调一转,变得柔情起来,“二郎,当初我许你为太子,非是我对你偏爱,只是想我大唐天下,要有一个能干的儿子来传续。奈你推托不就,此事就作罢。如今大郎如此作为,太伤我心,我们不说别的,杨文干一个小小的都督,大郎如此关心,累送兵戈与他,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大郎已居储位,天下早晚是他的,犯得上如此着急,恨不得立刻就把我打入冷宫去吗?其心可诛啊!”

  李世民又复顿首,涕泣曰:“父皇,儿臣想大哥不是这样的人,请父皇息怒,给大哥辩白的机会。”

  “冤屈?他怂恿杨文干起兵,这是他的冤吗?二郎,我心已定,勿复多言。等你这次平定杨文干回来,我当立你为太子。”

  李世民又伏地恳求:“父皇万万不可,自古以来皆立嫡长为储君,世民断断不敢窥视储位。”

  李渊走过来扶起李世民,叹道:“唉,我们李家岂能步前朝杨家的后尘?你放心,我不会效法隋文帝自诛其子。我想好了,今后立你为太子,不杀大郎,就封他为蜀王。蜀地兵势脆弱,大郎在那里难成气候。他日大郎若能诚心事你为君,你可敬其为兄全其一生;若他不能事你,则自取其咎,由你处之。”

  李世民见李渊说到这个份儿上,不敢再多为李建成求情,遂抹了一下眼泪,说道:“父皇既这样说,儿子定当忠君体国,以身报之。儿臣今日就出发前往宁州,一定斩杀杨文干此贼。”

  “杨文干嘛,还是活捉最好。我要亲口问他,为何大逆不道,敢来叛朕?”

  李世民拿着李渊的手诏出了殿门,见马三宝正在殿前张罗,就对他使了一下眼色。马三宝很识趣,很自然地走过来招呼道:“秦王好走啊。”

  李世民握着马三宝之手大声道:“马将军,父皇身旁护卫之事,还要累你多操心了。”看到左近无人,侍卫不在身侧,他快速沉声说道:“三宝,我现在奉父皇旨意前去剿灭杨文干,我将房玄龄、杜如晦留下,你有事可和他们商议。近两天,这边的事儿肯定不会少了,你要多加小心。”

  马三宝手紧了紧,大声道:“秦王放心,望你凯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