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后,都知道封德彝又在这里大拍马屁,然碍着李世民的威严,不敢再吭声。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不错,先祖教义博大精深,我为后人,当遥追其英烈,渴望有成。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农时为本。怎样做到不失农时呢?就在于人君做到简静。如果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即使不想夺农时,那也枉然。”
魏征以手加额道:“陛下所言极是。若想安人宁国,唯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封德彝反驳道:“魏大夫此言有些不通,若把天下兴亡的责任都推在君主一人身上,是不是有些偏颇呢?我们作为臣子,应该尽什么本分呢?”
魏征道:“主明臣忠,终归要由君主来做表率。”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王珪站起身来,面向李世民道:“抚民以静,唯在教化,这是陛下定下的国策,那是不错的。说到这施行者之责任,正如魏大夫所言,君主之责任最为重大。想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外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这样将人力用尽,祸难就随之而至。他们难道不想安人宁国吗?非也,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做。刚才也说到隋炀帝,其殷鉴不远,在座多数人都亲历其境。臣不想再说其弊,只想说一点,伏愿陛下慎终如始,方尽其美。”
“说下去。”李世民点头道。
“做事之初则易,终之实难。若想取得国家大治,须抑情损欲,克己自励,方能善始善终。”王珪一字一顿,缓缓说出。
李世民想了一下,笑道:“王卿,你的话朕记下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朕知道这个道理。不过现在刚刚开始,说这话过早。反正今后我们相伴的时候长着呢,朕若不能坚持,你们作为谏官,要当即指出,朕一定虚心接受。好了,这个话题就此打住,不可离题太远。如晦,你虽主持兵部,然也不能不问外事。听了众卿之言,也要说说你的想法。”
杜如晦起身道:“譬如行军打仗,由陛下定下方针大略,剩下的就由臣子来执行了。说到这治国之事,臣见识浅薄,不敢妄言。然臣想,这抚民以静并施以教化,毕竟题目太大,需要有诸多细致措施辅之才行。其实陛下刚才已经做了两件具体事儿,一是裁撤冗员,二是求谏与纳谏。这几日,臣和玄龄兄曾议了几回,有这么几条。”
李世民大为兴奋,说道:“人言‘玄龄善谋,如晦善断’,你们两人若结合在一起,所谋定是很完善的。哈哈,这么多年你们两人一直在一起,朕现在把你们分开,这是朕的错处了。”房玄龄现为中书令,杜如晦为兵部尚书,两人所辖事体确实截然不同。
杜如晦目视房玄龄道:“玄龄兄,你的口才比我好,还是由你来说吧。”
房玄龄摇摇头,又向他重重地摆摆手。
杜如晦转头道:“要想取得天下大治,抚民以静施以教化为根本。还有四条措施,那是一条也不能少的。
“一者,前隋奢费,耗尽国力,使百姓心冷。所以从现在开始,宫内及百官要去奢省费,以俭朴为务,不可再造宫室,追求奢侈,此为第一要务。
“二者,均田法及租庸调法由隋文帝兴之,其主要意义在于规定百姓应该承担的徭役,惜被炀帝破坏,其滥征民力,劳役无时,终致败亡。要使百姓安静,必须轻徭薄赋。如今国家初创,仓库犹虚,没有丰裕的钱帛予以给复和免赋。这就需要严格按‘两法’的规定办,多一粟多一绢,也不可妄动百姓。
“三者,要选用廉吏,做到人尽其用。陛下求贤若渴,此条不用多说。唯有一点,刚才魏大夫说到主明臣忠,这一点很重要。若如是,则政治清明,廉吏竭尽其才,佞臣也要收拾起劣处以取信陛下,与群臣相处。
“四者,要使民衣食有余。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搜刮百姓以奉君,就如割肉以充腹,当其腹满之时其身自毙。有句俗话说‘小河无水大河干’,反之,若小河水盈,则大河充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凝视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一下,心中忽然晃过一个念头,然没有往深处想。他站起身来,赞道:“如晦说得好,这里面也有玄龄的功劳。魏卿,众卿家,你们一心向朕,何愁天下不能治呢?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这四点,朕已经记下了,当刻骨铭心。”
不知不觉已过午时,李世民的肚子已饿得叫了起来,因笑道:“忙而忘食,这是朕的不是了。传尚食局,为我们每人准备一份便饭。如晦说要去奢省费,就从今天做起吧。”
李世民在人群中看见韦挺,就将他唤了过来,问道:“记得袁天纲说过,他曾经为你和王珪、杜淹三人卜过,现在你们果然一殿为臣。看来他卜得还是准的。”
韦挺答道:“袁天纲、李淳风两人确实为异人。事实如此,不由得人不信啊。”
李世民悠悠说道:“是啊,这两人飘荡无所,不知又云游到何处?如今天下已定,该是他们还朝的时候了。韦挺,如何探访到他们的踪迹,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韦挺的住宅在通义坊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长安达官贵人的私宅大多这样建设。其呈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分为前后两院。从南到北分别排列着大门、亭、中堂、后院、正寝;东西两厢各有五处廊房;后院中还有假山、草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