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史答应了一声,继而疑惑地问道:“流民居无定所,万一他们领了口粮,又逃出本州,岂不是鸡飞蛋打?”
陈君宾满怀信心:“不妨,他们只要有粮吃,有地种,谅他们不会轻易逃走。俗话说故土难离,他们的故土若真的能够生存,他们能轻易舍弃吗?就是真的有人跑了,毕竟是少数,也无碍大局。不过,一些防范措施也要跟上,比如,他们领了口粮、种子,可依地理以十户为连保,以互相监督,不得擅离。这些其实也是末节,他们现在有饭吃,又眼望着可以收成的庄稼,肯定不会跑的。刘县令,若你流离失所忽然遇到这等好事,你将如何处之?”
刘铁立咧嘴笑道:“这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欢喜还来不及呢。”
堂上顿时发出了一阵轻笑声音。
陈君宾挥手止住了众人的笑声,正色道:“还有一点,那就是每个官员理政之余,要带领家人垦荒种地。秋收之后,各位的官俸照例计算,但不发到各人手中。各家吃粮食菜,皆自食其力。现在为非常时期,不能依靠官俸坐吃家中,而一味对百姓指手画脚。须人人奉事稼穑,与民同甘共苦。”
众人听了这段话,犹如石破天惊。而陈君宾不依不饶,说道:“本官行事最是认真,既然让各级官吏耕种自足,就不允许有人敷衍了事。我为刺史,每月要查州衙诸官的耕种进度。同样,你们也可来检查我的田亩。州衙这样做,各县衙也要这样做。各位县令,我每月要派一名巡风大使入各县检查,他们或明察,或暗访,既查百姓耕种情况,还查诸位的家田。我若有空闲时候,自会到你们那里走上一遭。我丑话说在前面,若有人督耕不力,嘿嘿,到时候别说我不留情面,我们要老账新账一起算。”
陈君宾语气一转,接着说道:“这次在京城之时,皇上要求各州刺史要懂农桑时令。自我以下,从现在开始都要虚心请教农桑之事。所谓不耻下问,并不辱官家颜面,反而使百姓油然而生尊崇之心。比如本州水利不兴,须就近在便于汲水的地方垦荒,以备天旱之虞。还有,我看本州水肥草旺,可鼓励百姓耕田之余,多养黄牛。牛不与人争食,又是耕作的主要畜力,若牛养多了,再卖与外地,又可多一项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嘛。
“总而言之,皇上说‘农为邦本’,‘抚民以静’,是符合民心的旨意。皇上的明诏已抄往各县,请你们回去后再读一读,细加体味。本官现在到任,来年考课诸位,这兴农一节最重要。只要所辖民户农桑兴旺,人们安居乐业,即为大功一件。至于有其他不严谨的地方,本官可以忽略不计。反过来说,若有人在这一年中千般好万般好,唯将农事给弄得一塌糊涂,则不是好官,本官先免其职,再究其失。”
众人瞪大着眼静听陈君宾训话,心想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儿敢是有种田的瘾。他甫一到任,既让官员们督促百姓大力垦田,又让官员本人身体力行亲自耕种。官民同耕,哪里还有官民之分啊?
陈君宾的措施确实见效,流民听说邓州这里既放粮又发种子,扶老携幼直奔邓州而来。各县在陈君宾的严令下,皆设了接待流民的粥棚。流民到来后先饱餐一回,然后到指定的村落搭棚居住。县衙按人头给他们送来了口粮和种子。他们稍事休息,即开始到划定的田亩里垦荒。那些日子,邓州各地浓烟四起,流民先是一把火点燃了田亩里易燃的枯草,用草木灰施了一遍底肥,然后荷锄下地,将新长出来的青草除去。随后深耕作垄,小心翼翼地撒上种子。
陈君宾一面操劳着州衙之事,一面令家人到湍河边寻来一片荒地进行开垦。陈君宾生有三男二女,大儿子留在邢州为小吏,大女儿也在邢州嫁了人,剩下的两个儿子就成了垦荒的主力。陈君宾用宦中所积购来了两头黄牛,令女儿负责喂养。
湍河水斜向东南流去,水面平阔如镜,水清透澈见底。陈君宾带领夫人和儿子在这边耕种,小女儿蹚着稍有凉意的河水捞蟹摸鱼,有一天竟然摸上来两条半尺长的白条鱼。这让陈君宾大为高兴,随即让夫人生火熬成了一锅浓浓的鱼汤。一家人席地而坐,一面嚼着带来的面饼,一面喝着有点腥味的鱼汤,那场景,宛似真正的农家生活。
小儿子揶揄道:“想不到父亲的官越做越大,我们反而成了百姓人家。”唐将诸州分为上、中、下三等,邢州为中州,而邓州为上州。陈君宾从邢州刺史迁为邓州刺史,品秩从原来的正四品升为从三品,无疑是升了官。
陈君宾喝着鱼汤,满意地说道:“我们为百姓之家,有什么不好?你们大哥经历过战乱的流离,知道日子的甘苦,他现在入了官籍,自会谨慎办事。而你们那时幼小,这些年凭我的官俸,读了书,日子过得挺不错,然不知道一饭一食其实来之不易。眼下皇上励精图治,先求农桑兴旺,国富民安之后,还需大批的年轻才俊为国办事。你们随为父在这里耕田,好好补上这一课,将来再考取功名博得出身。到了做官的那一天,定会感激有这段经历的。”
二儿子点头赞同,小儿子还是不以为然,说道:“我们也就罢了,只是母亲随你这么多年,苦头吃了不少,到头来还是如农妇一般在田里劳作,儿子心里感到实在不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