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对曰:“魏大夫所说的都是圣哲大道,然眼下沿渠百姓皆蒙其利,这是事实啊!你总不能为了痛说隋炀帝之非,而将他留下的东西统统弃之不用,或者干脆将其开挖的沟渠再填起来。我欲兴农桑,除了以农为本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前朝留下的东西,方为正理。像原来蜀郡太守李冰造的都江堰,至今还在使用,即为例证。”
魏征又好气又好笑:“我……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将沟渠填塞了?”
温彦博摇手道:“别扯远了,皇上在侧,还是要议正题。你们这样斗嘴,是宰臣之间说的话吗?”
李世民看到魏征那气急败坏的样子,不禁好笑。心想素来伶牙俐齿的魏征,遇到长孙无忌歪说其理,给闹了一个手足无措,实在有趣。
此后高士廉、杜如晦陆续发言,魏征和长孙无忌也说了自己的意见。这件事情并不复杂,三言两语就说出了大概。兴修水利可以排涝抗旱,又有舟楫之利,是百益无一害的事儿。只是眼前不能滥征民力,这就显得很矛盾。诸人议论罢,齐齐眼望李世民,由其一锤定音。
李世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徐徐说道:“朕以前多次说过,致政须顾民心。兴修水利是为百姓谋利,不滥征民力也是体恤百姓,这两件事情都应该做。其实百姓农忙之时也是有时辰的,若其农闲之时也不能将时间荒废。此次兴修渠塘要改变以往的征役方式,可由当地官府召集所修渠塘能受益的百姓,先问明他们是否自愿出工修筑,若无阻碍,即可利用农闲时候开工。各州只要依此方法办理,不是强索民力,今后不用再报,即可便宜行事。你们若以为无不妥,就拟诏发下去吧。如晦,渠塘修筑时候,你要让户部派员下去明察暗访,防止州县官吏为出政绩,变着法儿滥征民力。唉,天下之大,不可放任不管呀。往往一道诏令下去,总有人变着法儿想对策。现在的吏治之风虽逐渐好起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李世民在堂上行了几步,转头又道:“大力兴修水利是不错的。天下山川纵横,雨水不均。今年天旱已久,有些地方颗粒无收;然将来也有暴雨成灾、大水泛滥的年份。现在国力有限,难以筹措大量人力、物力兴修水利。待将来有了积累,这件事情还是要做的。玄龄、如晦,户部的水部郎中和员外郎主持此事,要让他们立刻重新绘制天下的渠梁、堤堰、沟洫、运漕总图,将来在其紧要处逐年修建、疏通。隋炀帝修筑渠沟使我朝借利,然他当时好大喜功,幻想自己驾龙舟纵横天下,滥使了当时的民力、财力。这一点,朕任何时候均不会取之。兴修水利且修筑有度,此为朕之本意。”
议完了这些事情,李世民又将话题转到选才任能上。他说道:“玄龄、如晦,你们随朕多年,知道朕对举贤才的态度。当初朕令封德彝举才,然他许久未荐一人,并说天下无才可荐。朕当时就呵斥了他,须知天下并非无良才,惜未被发现或者人未尽其才。你们两人现在主事尚书省,朕刚才说了,要将一应庶务付与左右丞办理,把你们的精力放在选贤任能上。还有,原来吏部侍郎刘林甫曾奏选人要四时听选,随阙注拟,朕也准了。眼下虽逢灾年,然这件事情不可耽搁,现在进行得怎么样?”
房玄龄答道:“按旧例选人须在十一月毕集京城,自从陛下准了刘林甫所奏,吏部已经知会各州,算来到八月初,第一批来会试的举子就该到京城了。”
李世民屈指一算,现在离八月仅有二十余日,遂说道:“哦,没想到眨眼就到了。此次会试要提高主事者的规格,玄龄、如晦,就由你们来主持吧,具体事务由吏部考功员外郎辅佐你们。”
“还有,闻喜宴之时朕要亲临,宴饮所费由内府支出。嘿,这一下子吏部考功员外郎当不成座主了,举子们成了朕的门生。”
举子会试之后,放榜得中者由状元领头,前去拜谢吏部考功员外郎知遇之恩,敬称其为“座主”,并自称门生。然后,及第举子凑钱在曲江设宴,邀请其“座主”居于主席,即为闻喜宴。李世民今日金口一出,此次闻喜宴不用得中举子自掏腰包,皇上又亲临,岂不成了惊动天下的大事。
魏征谏道:“陛下为天子,则天下举子皆为天子门生。眼下用人之际,陛下提高规格以示重视,实在有必要。只是数年之后,须依国家制度进行会试铨选,臣以为恢复常制即可。”
李世民点点头。
魏征又说道:“陛下求贤若渴,臣想举荐两人。然臣为谏官之身,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世民笑道:“举荐真才固然需要有司层层选拔,然你们作为朕的股肱重臣,居于中枢之地,眼光要比常人高上一筹,你们阅人又多,当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此,臣就冒昧举荐了。臣以为侯君集和杜正伦两人,皆有为相之才,可堪重用。请陛下细加审视,果如臣言,不妨简拔授用。”
侯君集多年跟随李世民征战,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被授为车骑将军,封为全椒县子。不言而喻,他是李世民的心腹大将。至于杜正伦,就要籍籍无名许多。他为相州人,曾经被举为隋朝秀才,在当地有些虚名。李世民经略河北的时候,房玄龄闻其名将之收入秦王府文学馆,现在一直在弘文馆内托名学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