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刺史沉默不语。
陈君宾见这两人心情难释,知道不是能用言语相劝的,也就不再说话。他伸箸夹过鸡头和鸡项,然后有滋有味地将其啃食。很快,其项下的案上出现了一堆碎小的鸡骨头,上面已经没有一丝皮肉。张刺史见此光景,凑话道:“想不到陈大人爱吃鸡头和鸡项,按说这里无肉可寻,其中有什么妙处吗?”
“咳,我觉得鸡身上以这里最有滋味。你想呀,汤里的鲜味浸润于此,在啃食时候可以余味无穷。且这里的肉最为鲜嫩,因其肉少,尤为可贵。哈哈,可惜它们都让我享用,你们今日不能再享其口福了。”
张、皇甫两人对鸡头和鸡项素来不爱,心想不吃也罢,有什么好可惜的,然脸上都露出无端的讪笑。
陈君宾饭后起身送客,到了门外,他对两人说道:“两位大人这几日尽管住下来好了,不要再愁闷不已。难道大事临头,一味愁闷就可以解之吗?本官现在有一个初步想法,待你们游历各县之后我们再谈。我敢说,届时定让你们一展愁眉。还是那句话,事在人为。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
两人连连点头,满嘴说着客套话告辞而去。他们回到住所,都暗自猜测陈君宾有什么高招可以让自己一展愁眉。
第八回 邓州出粮济蒲虞 柴绍引军围朔方
张、皇甫二刺史第二日离开州衙,分头到邓州所辖县境内走动。就见沿途青山绿水之间,到处都立有水车,百姓们轮班立于其上踏动,口里吆喝着宛中小调,细辨其音曰: 脚踏风轮转吆,嗨嗨
风拂田埂香嗨,吆吆
水来,水来,嗨嗨
水就来了吆……
两位刺史观察沿途,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这里的人精神面貌很好。他们不禁感叹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壮人胆啊。
待他们见到各自的子民,则别有一番滋味。灾民在异地见到自己的官府老爷,皆嗫嗫嚅嚅不敢吭声,让两位刺史最脸红的是,其中一些人竟然表示要定居在邓州。两位刺史听了这样的话,心里不免有气。然细想想,若让他们返归乡里,那里无食无火,与这里实有天渊之别,他们也不好意思出声斥责。
三日后,两位刺史返回邓州府衙。陈君宾这次身着官服在堂上接待他们,笑问道:“两位大人几日来定是劳乏得很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兴趣听听我的想法?”
两人这些日子一直在想陈君宾的答案,早已经迫不及待,他们连声道:“愿闻其详!愿闻其详!”
陈君宾示意陈别驾说话。
陈别驾道:“陈大人这些日子日日对我们下属说,蒲、虞两州遭灾,灾民流到邓州,则邓州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换句话说,眼看着灾民忍饥挨饿,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所以灾民到来后,本州先给他们腾出住所,再给以吃食,此为本州赈灾的第一步。”
张、皇甫两人拱手向陈君宾致谢道:“陈大人仁义为怀,我们代灾民感谢邓州的大恩大德。”
陈君宾挥挥手,示意陈别驾接着说:“至于第二步,即是专为蒲、虞两州设计的。陈大人的意思,是想让两州的灾民近日各自返回家园。两位大人到下面巡查的日子里,本州各县已经报来灾民的数字,并造有名册。计有蒲州人口六千七百八十一名,虞州五千三百六十名。另听说邓州周围州县里,也散落有两州人口,就请两位大人详查了。
“这些灾民返乡,必然面临无口粮及种子之虞。陈大人已经想好了,这些口粮及种子由本州提供,可按每州一万人口计算供给。另为解眼前燃眉之急,本州分别赠送给你们两州五千石粮食,克日即可解送至境。至于如何战胜天旱,如何使本州官民行兴农大事,两位大人胸怀韬略,其实不用下官多说。
“最后一步,若贵州秋后果然大熟,请逐年将本州所供之粮返回,此次赠送之粮食不在此列。陈大人说了,若秋后天不与便,收成不好,这些粮食就统统不用还了。”
两位刺史张大着嘴巴,觉得就像是凭空里掉下一张大馅饼来,不禁喜极而狂。他们连声说:“要还,要还。只要渡过了眼前的难关,秋后定加倍偿还。”
陈君宾拱手道:“两位大人,本州所供给粮食,只能解眼前之困。如何振兴本州农桑之事,皆赖两位大人之力,君宾在这里心有余而力不足。唯祈祷贵州群策群力,加上老天爷开恩,以彻底摆脱困厄之局面。”
皇甫刺史道:“本官以前仅闻陈大人之大名,今日方知道陈大人的胸怀。我和张刺史此行非虚,既学知了邓州的兴农举措,又凭空得了厚赐。陈大人,本州百姓定会记下你的恩德,当立功德碑以记之。”
陈君宾道:“皇甫大人错了。我陈君宾做的是大唐之官,对天下百姓应有责任之心。此次蒲、虞两州受灾最重,两位大人又亲自来访,没有二话,邓州必然要提携邻州。不过邓州毕竟能力有限,若再来两家,那也是支应不起的。说起来,我们还是有缘分的。你们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现在来了。若让百姓感激恩德,其实最应该感激的是你们两位。你们能够循着流民的脚步寻其行止,这番爱民之心不是每一个官员能做到的。你们是好官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