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太宗_赵扬【三卷完结】(357)

  李靖将碛口的事情安顿好之后,留下苏定方负责镇守定襄城,带领从人回京城复命。此时李世、李大亮、张公谨、柴绍、薛万彻已带领本部兵马返回原来驻地。当李靖到达渭水南岸的时候,侯君集奉李世民之令在此迎候,乐工们吹吹打打将李靖等人送入京城。

  萧瑀此时求见李世民,奏道:“陛下,李靖平复东突厥,其功大焉。然其御军无法,亦有大罪。”

  “御军无法?李靖号称兵法大家,萧公这样说,能令人信服吗?”

  “李靖领兵袭破颉利牙帐,却放纵兵士,任其放手抢掠,将突厥珍物掳掠俱尽。李靖此次回京,听说仅带五车珍宝以归国库。陛下若不信,待李靖面君之时,自可查问清楚。”

  李世民抬头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是啊,打从隋炀帝开始,突厥获得了多少珍宝。五车?五百车也不止呀。”

  李世民心里一动,想起自己以往征战之时,所获得的珍宝何止千万。这些珍宝除了可以赏赐给有功将士之外,自己还可以私下昧下一部分,至于上缴国库,当然寥寥无几了。当初攻破洛阳时,自己奉李渊之命将所获珍宝赏给有功将士,不料还是被李元吉、尹德妃等人到李渊那里累进谗言。李靖今日这样做,若他果真是御军无法也就罢了,可李靖素来治军甚严,他没有道理任手下将士肆意抢掠呀。想到这里,李世民的心头上忽然现出四字——“收买人心”。

  李靖若果真起了收买人心的心思,事情就麻烦了。要知道李靖以军机纵横天下,他现任兵部尚书,手绾兵权,若任其发展,渐渐成了气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儿。李世民这些年始终对李靖保持警惕之心,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李靖能力太强,二是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夕不肯向自己效忠。李靖此次用兵一万,就将为祸中土多年的东突厥给灭掉了。消息传回来,许多人都赞道:“李靖用兵真如神啊。”那份景仰之情,与自己当初为秦王时的风光无二。李世民此时又忽然想起三国时的司马懿,那司马懿起初对曹魏没有异心,立功颇多,然最终还是将曹家的江山给夺了去。

  李世民的这番心思波动未在脸面上显现出来,他静静地对萧瑀说道:“李靖毕竟破了颉利,有此功劳,其他的都是末节。朕知道这件事情了,自会妥善处理。萧公,御史台不可因此事弹劾李靖。”

  萧瑀很不服气,说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李靖破敌有功,然亦有失,应该责之。陛下一向赏罚分明,缘何在这件事情上摇摆不定?”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说道:“治理好一个国家,若一味用刚直的法子,有时候效果并不好。萧公,你不可再争,这件事儿就这样定了。若御史台再有人弹劾此事,朕唯你是问。”

  萧瑀只好悻悻而退。

  第二日,李靖入朝献捷。当着群臣之面,李世民面露微笑,将李靖大为赞扬了一番。加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食邑一百户。散朝之后,李世民让李靖入东暖阁,单独召见他。

  李靖满心想李世民精于战事,现在单独见自己定是询问战事的细节。孰料他一入阁就感觉气氛不对,只见李世民脸色严肃立在案前。

  李靖拜毕,李世民沉声问道:“药师兄,你知罪吗?”

  李靖顿时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只好躬身答道:“臣不知。”

  “你袭破颉利有功,朕刚才已经赏了你。然你御军无法,将突厥珍宝掳掠俱尽,这是不是罪过?”

  李靖自从与李世民接触以来,李世民每每皆是和颜悦色,从没有如此疾言厉色的时候。他抬头观察李世民的神色,只见他脸色铁青,十分动怒,遂跪下奏道:“此次会战皆在夜色中进行,将士们趁乱收起一些珍宝,那也是有的。陛下,臣后来在军中严令,让将士们主动上缴,并造册登记,算是弥补了一些过失。”

  “中土这些年输往突厥珍宝无数,缘何仅有区区五车运回?”

  “颉利这些年为收买其他部落,已出珍宝无数,所剩亦寥寥无几了。”

  “你还敢强辩?”李世民一拍案子,恼怒更甚,“这件事儿若是长孙顺德、尉迟敬德等人为帅放纵而成,尚情有可原,然发生在你李药师的治下,太不应该。你身为兵部尚书,又是此战的主帅,天下皆知你治军最严,然偏偏发生了这件事儿。朕少一些珍宝并不可惜,最为痛心的是因此坏了我军的规矩。朕读过你那三卷兵书,其中开篇说道‘驭军之法,以严格为要’,你的这番言语,难道仅仅让别人看的,而自己却另做一套?”

  李靖见李世民动了真怒,叩首道:“臣知错了,请皇上降罪处罚。”

  李世民依然慷慨激昂:“朕不罚你!你今日回府,将你那三卷兵书好好温读数遍,静思其过。”说完,他拂袖而去,将李靖晾在当地。

  颉利那晚乘千里马带领数人逃出碛口,向西面逃去。他思来想去,感到四面楚歌,无处落脚。北面是薛延陀、回纥等部落,正西面是西突厥,东面、南面已成唐土。他想越过陇西,去投奔与大唐为敌的吐谷浑。行到半路,忽然一拍脑袋,骂自己:简直弄昏了头,怎么把阿史那社尔给忘记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