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太宗_赵扬【三卷完结】(388)

  台前放有数排椅子,上面铺有锦垫,李世民及妃嫔们围坐在这里。身后,黑压压地坐满了百姓。他们大气不敢出一声,显得很寂静。要知皇帝与百姓同场赏乐,自古以来,还是第一次。常何事先让甲士们换上便装,绕在皇上身侧警戒,看到场内秩序井然,他的心就慢慢地放了下去。

  台上的两侧,坐满了手执八音之具的乐工们,台中留下一片空阔场所,供舞者使用。高台的四周,挂满了一圈气死风灯,将台上照得如同白昼。

  蓦地,台上乐声开始起奏,只听乐声雍容华贵,曲调悠扬,后台有合唱声起,唱的歌词是“寿丘唯旧迹……”李世民听罢心想,这吕才果然有才,短短时间内就将自己的这首新诗融入乐声中,且不露痕迹。

  开篇过后,即是第二韵。原来,吕才看罢李世民的诗作之后,又临时调整曲目,依着该诗的意思,将歌舞分为十章。从第二韵开始,六十四名头戴进德冠、身穿紫绔褶的儿童入场起舞。他们长袖漆髻,打扮文雅,手中不执干戈。他们随着清脆而悠扬的曲调,徐徐起舞,表现了一派喜悦、大度之精神。

  李世民边看边点头,心想吕才成就《秦王破阵乐》,是为武舞;今日又成就此乐,是为文舞。这样一文一武,可谓相得益彰。长孙嘉敏观之也有同感,低头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此曲听来清雅飘逸,又感觉华美庄严,感之至深。”李世民答道:“看来乐声随时序而演,我当初征战之时,吕才敷成《秦王破阵乐》,激励了将士的斗志。他今日又演此曲,既描绘兴旺之景象,又有教化之作用,吕才可谓用心深矣。”

  乐舞既罢,吕才下台来到李世民面前,跪奏道:“请陛下为此曲舞赐名。”

  李世民笑容满面,赞道:“吕卿,你今演此曲,想是费了你的不少工夫,很好,平身吧。曲舞里用了朕的新诗,该诗为朕重游故里、触景生情而作。此宫名为庆善宫,朕又听曲中多胜利成功之豪情,可名之为《功成庆善乐》吧。”

  此后不久,《功成庆善乐》渐渐传唱天下,成为新政的一个显著标志。

  李世民又唤来常何,说道:“故里乡亲与朕同乐,其实难得。朕已备下赏物,你即刻分发下去,不能漏掉一人。”

  常何接旨急忙去布置发赏之事。是夜,来观舞的百姓皆领到了赏物,大家兴高采烈,如节日一样欢乐。

  李世民回京不久,派出去巡查各道的官员渐渐回到京城。这些人回到京城后立刻找李世民复奏,所说的消息令李世民大为兴奋。

  诸项兴农措施施行之后,激发了百姓的耕作积极性。他们一心务农,使农桑之事焕发出勃勃生机。

  萧瑀此次为河南道大使,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即是这里的农户皆使用上了曲辕犁。以往的犁直来直去,不便于转弯回头。这种新式的曲辕犁由于有灵活、便捷的特点,渐渐风行全国,提高了耕作的效率。萧瑀前几年到南方的时候,这种犁刚刚被发明使用,不料数年时间,此犁就流散天下被普遍使用。萧瑀曾就此事问过各地官府,得知官府并未推广此犁。此犁能快速推广,当是民众的自发行为。他感叹道:“一些事经官府大力推广,犹不能圆满施行。此物虽小,却能深入各边鄙荒乡百姓之手,由此可见百姓之力。”

  李世民赞道:“萧公能于小处见精神,确实不易。曲辕犁由江南兴起,现在不唯河南使用,像山东、河北乃至关中之地也使用纯熟。朕由此件事联想起两层意思:一者,一件事若放手让百姓来做,其能力大得惊人,他们接触农桑之事,可以据实潜心琢磨,发明创造诸多做法及器物,以提高农桑之功效。二者,欲推行一事,须顺乎民意,能使百姓受益,这样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朝廷今后再颁布有关农桑之诏令,不能逆势而下,若实在拿不准,宁肯不下。否则,极易挫伤百姓的热情。”

  经过各位大使的详述,李世民发现农桑之事显示出两个新特点。

  一个特点是各地耕作的密度大致平衡。秦汉以来,河水流域与江水流域的耕作密度悬殊较大,河水流域一直是主要粮食产地,而江水流域的田亩开垦速度缓慢,所产粮食甚少。到了现在,这种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大为缓和,江水流域的农桑收成与河水流域的收成大致平衡,且由于地域及气候等原因,江水流域的发展速度呈强劲之势。陈叔达的奏章里,用了这样的句子来形容江南之貌,“以往榛棘之所,遍为粳稻之乡。四海之内,高山绝壁,耒耜亦满。”李世民读罢,深以为然。心想,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局面,与贞观之初厉行均田制及推行租庸调法大有干系,百姓有田可种且有垦荒的热情,加上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百姓有利可图,实现了垦植田亩的成倍扩大。

  第二个特点,即是粮食亩产数量大大提高。由于耕作技术和农具的进步,加上百姓日益普遍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主,粮食复种率空前提高,出现了两年三熟及一年两熟的现象。李世民让陈君宾算了一笔账,即通过亩制和度量衡的折算,对比一下汉朝与现在的粮食单产数量。不算不知道,陈君宾计算结果一出来,令众人大吃一惊。原来现在的粮食单产数量,足足比汉朝时猛增了一倍。这样给户部出了一道难题,按照租庸调法规定,每年租赋例收一次,当时是按粮食一年一熟来考虑的。现在情况一变,户部大喊吃亏,认为少收了租赋,他们放出风来,声言要改变征收租赋办法,即粮食每熟一次就征收一回。此法若改,对江南诸州的影响最大,那些刺史闻讯,认为户部此举违了轻徭薄赋的宗旨,是杀鸡取卵之法。数州刺史联合一起,声言户部只要敢改变征收方法,他们定一同到皇上面前辩个明白。这些风渐渐刮到李世民的耳中,他微微一笑,不想理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