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四夷遥尊天可汗 八方搜求羲之墨
大唐当初欲图东突厥的时候,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贞观三年,李世民遣使册封薛延陀酋长夷男为可汗,即为一漂亮又厉害的招数。此后不久,东突厥灭亡,于是回纥、仆骨、同罗等漠北十三部落相继来归。每年新年元日前,这些大小君长竞相遣使入长安献礼,他们集于京师,有近千人之多。那些日子,京中以鸿胪寺最为忙碌,自唐俭以下,人人忙得疲惫不堪,要竭力招待好这些四方来客。
漠北之地无罕见之物,诸部落所献多是些马、羊、驼、貂皮等物。他们返回之时,大唐朝廷又赏给他们一些丝织品、瓷器、金银器、茶、铁等物。若从价值来衡量,大唐所赐之物要高于他们朝贡之物。不过四夷来朝贡,大唐图的是四夷宾服的名声,对于钱物的多寡并不看重。
贞观八年元日,因薛延陀酋长夷男、回纥酋长菩萨来京朝贺,此次会见仪式显得更加隆重。
是日辰时,通事舍人立于太极殿前台阶上喊道:“皇上有旨,宣真珠毗伽可汗等番国君长觐见。”其话音未落,早已等候在殿前的唐俭即带领夷男、菩萨等二十余人入殿。
众人入殿后向李世民朝拜,拜礼毕,李世民让众人平身,他亲手捧着一袭袭的绯黄瑞锦及褾领袍,赐给夷男等人。夷男等人双手接过,复又拜谢。李世民将物赐毕,复归于御座中,下面已相对排好了两列椅子,夷男等人依令落座。
夷男落座后复又起身,面向李世民拜道:“皇帝陛下,臣受众人之托,现将一篇颂词诵出。”夷男不会说中土之语,其身侧站立一名通译随时转译。
李世民微笑道:“既是颂词,就不要说了。你们千里迢迢来京见朕,这番情谊,比任何华美之词都好,更令朕心存感激。”
夷男不依,坚持要念颂词,李世民遂颔首同意。夷男的这篇颂词想是动身前已经准备好了的,不似中土文辞那般佶屈聱牙,其语句朴素,更似口语。只是内容不免陈腐,无非是颂扬李世民恩德之类。
夷男读毕颂词,又躬身道:“皇帝陛下,臣等议论过了。臣等以为称呼皇帝陛下,不足以表达臣等尊崇之情,且皇帝陛下之称号在中土尚可,若波及四方,少了一些威加海内之气势,因请皇上尊号为天可汗。”
“天可汗?”李世民追问了一句。
回纥酋长菩萨立起身来,躬身道:“皇帝陛下册封四方可汗,非天可汗难为。今后,请皇帝陛下从臣等之议,以天可汗威加海内,示上天之意。”
其他部落酋长及来使纷纷起身,皆请李世民从此使用天可汗的称谓。
李世民明白了众人的意思,示意他们归座,然后摇头说道:“朕为大唐天子,足不出中土,岂能代行可汗之事?卿等美意,朕心领之,然不可越轨。”
夷男又立身道:“陛下,臣等所拟尊号,非专为颂扬陛下。请陛下设身处地为臣等想一想,臣等辖下若知皇帝陛下接受天可汗之尊号,更添亲近之意。陛下多次说过华夷一体,缘何连一个简单的尊号都不愿意接受,若如此,要大伤臣等的心情。”
这时,一直侍立在一旁的唐俭上前禀道:“陛下,臣以为真珠可汗所言甚有道理。如今唐土渐大,又有诸多的羁縻府州,更有许多属国。中土臣民熟知皇帝陛下的称号,而四方边远之地唯知可汗,不知皇帝。若陛下接受天可汗的尊号,四方臣民才知其可汗之上更有天可汗皇帝,一来知道京师为天地中央,陛下在此行天子之权;二来心悦诚服,从此华夷一家。”
李世民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也罢,朕就从卿等之议,今后对西北君长用玺,皆用天可汗皇帝字样。唐卿,你向将作监转述朕之语,让他们觅来良玉,即日刻制成玺。”
唐俭躬身领旨。那夷男、菩萨等人见李世民接受了天可汗的尊号,不禁大喜,纷纷起身复向李世民跪拜,三呼万岁。
从此,漠北诸部落皆称李世民为天可汗皇帝。到了后来,这个尊号渐渐传播开来,四方属国来京师朝拜,皆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菩萨趁热打铁,又起身向李世民奏道:“陛下既为臣等的天可汗,今后臣等来京朝拜更为频繁。只是来京路上,道路险阻也就罢了,唯越他国国界时,麻烦不少,请天可汗戒约他国,让臣等顺利入京才好。”
座中之人除了夷男之外,纷纷赞同菩萨的提议。原来薛延陀之土与唐境接壤,诸部来京之时,若想走近路势必经过薛延陀所辖土地。这些年,薛延陀自恃强盛,当诸部使者经过其境时,往往受到多方刁难,有时其所带贡礼也被夺走。
诸部落来使曾纷纷向唐俭述说自己遭到薛延陀刁难的事,唐俭又把此事禀报给李世民,意欲让李世民告诫夷男,让他约束手下,收敛其行为。菩萨今日当堂提出此事后,众人的目光纷纷射向夷男。
李世民问道:“真珠可汗,朕听说诸部落使者经过你境内时,闹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果有其事吗?”
夷男立起身来,答道:“臣亦风闻有此事,那是一些胡作非为之人瞒着臣干的。陛下,臣之土地甚广,人又良莠不齐,之前发生一些非礼的事固然难免,终归是臣不能严厉约束所致。臣来京之前已下严令,今后再有人敢胡作非为,定遭五马分尸之严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