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太宗_赵扬【三卷完结】(428)

  契苾何力大怒,他下马拔出刀来,返身刺倒自己的备用马匹,大声喝道:“我们铁血男儿,岂能效妇人之仁?来,先饮尽此马之血!”

  他顿了一顿,又道:“伏允那里,有无数的羊马,我们只要能到达突伦川,此战必胜,难道还会缺了马儿?”

  众人心中尽管不忍,想想也是这个理儿,遂纷纷刺倒马儿,热饮马血。如此,他们方才艰难地越过绝地。后来的薛氏兄弟经过此地,见到这许多被刺倒的马儿,顿时明白契苾何力的用意,不禁也佩服他的决断之才。

  这日薄暮时分,契苾何力的千余骁骑潜行至突伦川。他们到了吐谷浑的帐篷边,猛然发动,在其营盘中左冲右突。到了半夜,薛氏兄弟的后续兵马亦至,他们不事休息加入战团。共斩杀吐谷浑人数千名,俘虏无数。到了天明,就见营帐旁边,圈有二十余万头牲畜,这些也一股脑成了唐军的战利品。

  吐谷浑人经过此役,大伤元气,今后再无本钱与大唐为敌。

  伏允在黑夜中遭到唐军的袭击,一时惊慌失措,急忙带着自己的身边人向碛中逃去。因行色匆匆,他甚至不及叫起自己的妻子儿女。

  顾名思义,碛中即是沙碛的中心地方,这里有一小片绿洲,可供数百人汲水。伏允带领二百余人逃到这里,已是第二日的午时。想到遭此大败,伏允心中万念俱灰,手下人为其送来肉食,他也无心食用,只是呆呆地望着头顶上的日头发呆。

  到了日落之时,伏允叫来天柱王及十数名王。吐谷浑国官制:伏允之下为天柱王,再其下为三十余个名王,分统各个部落。经过这几场仗,伏允的二十余个名王或被唐军打死,或被俘虏,身边仅剩下这寥寥十数人。

  伏允见众人到齐,说道:“我自隋及唐武德年间,采取了与中土相攻的策略,我这样做的原因,是看到天下大乱,借强硬来逐步扩大我们的地盘。这几年,我又看到,那唐朝的新皇帝专心于国内之事,不愿意轻易开战,就想借此机会全力拿下陇西地盘。唉,我想不到李靖如此厉害,对我们如此穷追猛打,将我们赶到此绝地。看来这一次,是我完全错了。”

  天柱王等心里也有同感,暗暗埋怨伏允一味强硬,方招致今日结果。

  伏允又叹道:“我今年已岁至七十,这些年数与隋、唐为敌,使其大为头痛。我能这样,心里也大为满足了。想外面的唐军,此时最想做的事就是生擒我。嘿嘿,他们的这份图谋,定是难以实现了。

  “天柱王,我国遭此大败,今后再无力与唐为敌。为今之计,须要设法保证部众完整。他们中土有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族人能够长久繁衍生息,则此战未败。为今之计,唐军若能得到我,就会宽宥我们的族人。天柱王,这件事,只好由你来做了。”

  伏允说完立起身来,侧身抽出佩剑,然后快速在自己的脖项上一拉。众人惊呼声中,伏允的身子慢慢地倒在地上。

  伏允的意思,是让天柱王带着自己的首级去向唐军乞和,以保全族人。其实伏允若自己向唐军投降,李世民也不会杀他,甚至会授给他一个官职。只是伏允觉得自己一生努力抗争,竟然得到这样一个全军覆灭的结果,不免万念俱灰,遂一死了之。他这样一死,倒是成了吐谷浑族的英雄。

  第二十五回 薛万均贪功受辱 李药师闭门谢客

  李世民将李渊入葬献陵后,即对群臣说自己要入陵园守孝三年。群臣听后大惊,纷纷上书谏止。

  按照古制,父母丧需守孝三年。为官者若遇丧期,需停官归家守孝。若公务确实离不开他,需由皇帝下诏让其停止守孝,谓之夺情。如今李世民要身入陵园守孝,当然不能自己夺自己的情,只好由百官上书来谏止。事实上,国家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大至国家大政、征伐外交需由李世民来定夺,小至日常事务也需他来裁定。李承乾名为太子,毕竟年龄幼小,名义上由其监国,小事由百官处之,大事还要来找李世民。若李世民真的入陵三年而不问国事,这个国家不知要变成什么样子。

  房玄龄等大臣逐个上书,劝说李世民打消此念。李世民一概不看,斥道:“朕当了皇帝,莫非就不能再为高祖尽孝了?现在国家已经安定,今年天下又大熟,没有什么为难的事,其实不用朕再多操心。你们辅佐好太子,让朕在陵园与高祖静静相伴三年。唉,朕自小开始,与高祖聚少离多,为寄哀思,也该是尽孝的时候了。”

  房玄龄见李世民意志坚定,遂让萧瑀、陈叔达、颜师古、于志宁等老臣去面见李世民,说道:“皇上心硬如铁,你们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务必劝说皇上回转了心意。”

  是时,李世民早已不上朝视事,而是穿丧服居于偏殿里。萧瑀等人入殿叩拜毕,李世民问道:“你们莫非又想来劝说朕吗?如此的话休要开口。”

  萧瑀道:“陛下不让臣等开口,老臣今日宁肯抗命,亦要开口。陛下说过君王之身关系天下,其一举一动须以天下事为念。今陛下欲入献陵守孝,臣私下以为,陛下如此做有碍天下大事。”

  陈叔达接口道:“是呀,我朝建立以来,先是扑灭四方诸侯,又灭东突厥安定北境,更抚民以静,休养生息,终于实现天下大治。眼下正是巩固成效,将国家引向繁荣昌盛的关键时候,皇上却要入陵守孝,实在有碍大业。陛下,高祖临崩之前,有遗诰曰不可使丧葬奢费,并嘱皇上不许守陵。臣猜想,高祖所以立下如此遗诰,是让皇上以天下苍生为念,无须守孝,将全身心投入到治理国事上。高祖这样想,其实已经告诉皇上:不懈怠于治理国事,即为大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