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东赞对此次攻战不以为然,这些日子一直侧面劝说弃宗弄赞退兵:“赞普,臣以前听何吉罗说过,大唐皇帝爱马成癖,大唐马政在其手中兴旺发达,中土之马已不输于四夷之马。昔日东突厥号称控弦百万,何其强盛,结果到了大唐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由是观之,我们不可轻视唐军。再说中土多有兵法大家,像古代有孙子,当代有李靖,其兵家谋略即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完胜,以其所长制敌所短,他们凭借坚固城池,多发动夜战,即是此例。”
这句话令弃宗弄赞为之气沮,其叹道:“中土越国千年,可谓博大精深,我国草创未久,与其相比委实粗陋。我苦求与大唐通婚,即是想若两国从此通好,我国也可见识上邦礼仪多加交往。可惜呀,大唐不知我的这番心意,屡次拒绝通婚,将我看得连那小小的诺曷钵都不如,你说可气不可气?”
禄东赞摇头道:“不然,我们仅与大唐通使数回,想那大唐皇帝至今难知我国全貌。换句话说,我国与今日吐谷浑相比,实有天渊之别,小小的诺曷钵尚能请婚大唐公主,赞普为何不能呢?其实唯时日长短而已!赞普,臣听何吉罗说过,这名大唐皇帝年轻英武,与赞普有相似之处。其征战之时,遇强则强,杀伐决断游刃有余,终于一统中土江山。他还有另一般好处,就是胸怀宽阔,没有华夷之分,四夷之人皆愿效力。像前次袭破吐谷浑,固然由李靖为帅,然契苾部、党项部、突厥部充当了急先锋,对此役贡献可谓居功至伟,由此可见一斑。”
弃宗弄赞听出了禄东赞的话里含有深意,问道:“你在这里大赞大唐皇帝,到底有何话说?”
“臣想问赞普,我国若与大唐为敌,如此可行吗?”
“这也没有什么不可。西突厥现在面似与大唐和睦,其实互相猜忌。大唐皇帝封了泥孰可汗,使得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大为生气。我国若与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联手,定会使大唐手脚忙乱。”
前几年,李世民看到这两派在那里征战不已,将西域搅得乌烟瘴气,影响了大唐的商贾通路,遂决定支持东方的莫贺咄侯突利俟毗可汗,册其为泥孰可汗。泥孰可汗在大唐的支持下,渐渐由弱变强,很快打败了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将其逐向更西方。由此,泥孰可汗在西突厥内部斗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弃宗弄赞说要与西突厥联手,自然不会找与大唐友善的泥孰可汗。
禄东赞显然不赞同弃宗弄赞的话,知道这是他气急败坏之时说的偏激之言,遂劝道:“与西突厥联手?如此,我们须隔过泥孰可汗,若大唐来攻,我国势必独当其锋,那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居于西鄙之地救援不及,何谈联手?臣请问,赞普此次出兵,到底意欲何为?莫非要坚持与大唐为敌吗?”
弃宗弄赞想想自己此次为争一口气大举出兵,不免有些效小儿女之态,遂微笑上脸。弃宗弄赞这些年雄起于高原,并非一任武力,亦是辅以相当的谋略而成。他默识大势,知道与大唐和睦相处才符合自己的利益,这也是他一直坚持与大唐通婚的原因。想到这里,他又反问禄东赞道:“我们已出兵与大唐交恶,现在又处于如此不尴不尬的境地,你有何妙法?”
禄东赞年龄与弃宗弄赞相当,这些年相伴弃宗弄赞左右,两人名为君臣,然心意融洽,实为莫逆。大至宗国大计,小至排解纠纷,弃宗弄赞每遇事皆要找禄东赞相商,且多言听计从。禄东赞现在观察弃宗弄赞的神色,知道他的心意已经有了转变,遂决然道:“主动罢兵!”
“主动罢兵?”
“对。赞普,以眼前的这数万兵马,与唐军决战,有必胜把握吗?”
“我们若决心与唐军一战,即可回国调兵,再调二十万人马来,足可一战。”禄东赞的话激起弃宗弄赞的满腔豪气,慨然喝道。
“然我们所立的地方为大唐的地盘,是为其西境边缘,其后方广大,后续兵马可源源不断开来,且粮草充足。我们与其相比,就失了地利。何况,若此战一开,我军千里出战,须倾举国之力来支援。不出半年,定损折我国无数钱粮,更有许多人战死域外,我国定然疲敝不堪。到了那时候,国内若有部落发难,则赞普首尾难顾,悔之不及矣。”
弃宗弄赞微笑点头。
禄东赞接着说道:“赞普此次出兵,本意是与大唐通婚。若此战一开,请婚之事肯定成为泡影。臣以为,赞普此次出兵,已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大唐皇帝定能掂出赞普的分量。以大唐皇帝的英武才智,他岂能惜一女子而使两国交恶?这样对两国皆不利,大唐皇帝肯定不会采用如此下策。”
弃宗弄赞此时已经完全拿定了主意,待他听完了禄东赞下面的话,不禁哈哈笑起来,说道:“好吧,我们立刻退兵!我回国后即着手建造宫殿,殿成之日,即是我迎娶大唐公主之时。我就先信了你这一回。”
禄东赞说道:“我们先退兵回国,使大唐明白赞普的诚意。待缓一些时日,臣亲身往长安面见大唐皇帝,年底之前定为赞普访来一名好公主。”
弃宗弄赞弯刀一挥,吐蕃兵徐徐退回吐蕃国内。
待侯君集到了松州城,见这里已见不到吐蕃人的踪迹,不禁大为奇怪。又想此次兵不血刃,吐蕃自退,实乃幸事,遂举章向李世民禀报。他又知会党项部、吐谷浑,让他们复归旧地,他又到拓跋赤辞的灵前祭奠一番,方才班师回京。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