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明白。”
李世民看到苏勖,微笑道:“苏勖,朕听泰儿说,此次修撰《括地志》是你力主劝他来请。好呀,你为魏王府属,就应该多劝主人行正道,办正事,是为属下的职责。”
苏勖躬身道:“臣多听房、杜仆射昔日在秦王府的故事,心慕效之。只是臣才力浅薄,唯恐辅佐魏王不周。”
李世民听了这句话,心里不觉一沉。苏勖说要效房、杜故事,那么李泰呢?岂不是要效自己的故事?他又转念一想,李泰府内设文学馆,是遵从自己的意思,自己另有深意,却与自己昔日为秦王时大为不同。他想到这里,又复微笑道:“你能想出这等主意,足证你的才力可堪为用。为人臣者,须忠心为上,你今后只要倾心辅佐泰儿,就是尽了臣子的本分。”李世民知道,大凡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手下须有一班能干的人马。苏勖能为李泰尽心,房遗爱、柴令武以功臣子弟之身不尚纨绔,围绕李泰左右办正事,看来李泰似乎能识人。这时,他想起太子与李元昌一起整日在东宫嬉戏的事情,又想起太子宠爱男童,想起来真令人恶心,心中对承乾的厌烦之情顿时升起。
李世民的这些想法仅是转瞬之间,颜色上未见任何异常,他将话题又拉回到修撰之事上。他目视李泰道:“泰儿,你想得对,若修此书用十年之工夫,时间上太久了一些。各州能主动帮助你辑录,这样很好。朕回宫后再让中书省批旨一道,让其明发天下。须使各州举献典籍,并指定专人负责各州辑录之务,以助你早日完成。以前兵荒马乱,想修书而不能。如今天下安静,正是将各种史籍整理—下的时候。泰儿,这《括地志》固然由你主修,然也是国家的大事,户部按例拨来钱物吗?”
“自从父皇准了儿臣之请,户部按时将修书所费拨给。”
“嗯,若要加快修撰进度,这些钱物还很不够。泰儿,你向户部传达朕的旨意,凡是修撰所费,凭魏王府的单子,要照章拨给。还有,若人手不够,可让国子监的学生来此帮忙。他们通过检索典籍以修习学业,较之死记硬背更有裨益。”
李泰见李世民如此支持自己修撰之事,喜出望外,急忙谢恩。
李世民又与萧德言等人谈了些修撰体例,不觉一个多时辰过去了。李世民看到时辰不早,起身欲返宫中。
当李世民刚刚起身的时候,苏勖又趋前请奏道:“陛下,《括地志》章目已成,魏王欲请陛下题写《括地志》卷名。臣已备好笔墨。请陛下移步去题写。”
李世民哈哈笑道:“泰儿,《括地志》需数年后方成,现在就让朕题写卷名,是不是有些太性急了?”
李泰道:“萧公等人的意思,想让父皇先题写卷名,制成金匾悬于文学馆正堂,以时时鼓励儿臣等人不忘陛下重托,早日修撰成功。待书成之日,再将卷名刻版印制,却是两全其美之事。”
李世民点点头,就走到案前。他提起笔来,先用“飞白”笔法书成“括地志”三字,既而摇摇头,对众人说:“不好,飞白笔法固然飘逸,然少了端庄凝重,以此来配书卷,不够整肃。萧卿,你以为如何?”萧德言道:“陛下所言极是,此书卷定能流传后世,卷名似与内容一致才好。臣听说陛下近来推崇王逸少之书艺,臣想用王氏楷体即成。”
“好哇,就用楷体。”
李世民说完,又凝神书写了一回,却是饱含王羲之意韵的楷体。是时,朝中文官习书成风,萧德言、顾胤等人为饱学名士,在书学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李世民写完,他们在背后观看,不由得啧啧赞叹。李世民这一段时间痴迷王羲之的书艺,每日临摹数遍,愈加体会到了王羲之的书意,使其笔法隐约能见王羲之的韵味。萧德言等人赞颂,其实并非谬赞,委实名副其实。
李世民这会儿的兴致颇高,他并不搁笔,说道:“泰儿,难得朕今日心情不错,朕就多写几遍。其后,你可从中选出一幅最佳者,以为卷名。”说完,他认真地又写了五六遍。
李世民题完书卷名,就移步出馆升舆回宫,李泰一帮人肃然将其送出府门。
李世民此行入魏王府,其实非为灵机一动。皇帝驾临何处,非是随意而至,那是有一定目的的。李承乾被立为太子,李世民起初不时入东宫问询,其中包含他对太子的期望。贞观十年之后,李世民绝足不再入东宫,可见他对李承乾的极端失望。他现在动辄入魏王府来见李泰,两相比较,外人显然感到李泰的行情看涨。到了李世民允许李泰设立文学馆,许多人想起了昔日秦王府的情景,他们纷纷猜测:莫非皇上动了易储的心思?
李渊当初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允许其在府内设立文学馆,其心中固然想表彰李世民的功业,然更多的是顺势而为。结果,李渊受其禀性所限,在易储的事上左右摇摆,终于酿成了玄武门之变,自己也被逼下皇位。许多人事后暗暗想到,你李渊既立李建成为太子,就不该允许李世民设立文学馆来培植自己的势力。以李世民的聪明才智和他善于以史为鉴,断然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再为储位争得头破血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承乾既为太子,李世民又允李泰设立文学馆,此举动只能有一个解释:李世民暗示要易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