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你耳朵可能有点背,可眼睛却不瞎呀。”李世民显然不相信魏征的话。
“臣不敢欺君。”
“好,朕姑且信你。魏卿,知道朕为何建此楼观吗?”
“臣不知。想是苑中花木池水秀丽,再造此观登高而望,将远处景色也尽收眼底,如此可以阅尽周围美色吧?”
“看来你真是昏聩了。朕建此观,可以登高望见昭陵,以此可以凭吊逝去的皇后。魏卿,你向那里看。”李世民手指昭陵方向,“可以看到九嵕山的模样,朕居宫中,到此就可以与皇后相会。魏卿,你看到了吗?”
魏征此时心中也深为李世民对长孙嘉敏的情感所感动。李世民如此难忘皇后,长孙嘉敏虽在幽冥界,也应该心满意足了。然魏征此时想的是另一件事,他不动声色,摇头探脑向西北遥望,眼睛眯缝着,好半天才答道:“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什么。”
“怎么会看不见呢?现在阳光明媚,九山高耸在那里,皇后现在正躺在山中的昭陵之中。”
“昭陵?”
“想是魏卿已经看见了。”
“唉,原来陛下看的是昭陵,臣还以为陛下说望见献陵如昭陵一般。若说是昭陵,臣倒是能看见。”
李世民听罢此言,心中一寒,马上知道魏征是在讽刺自己:对自己的皇后如此上心,却忘了昭陵之西埋葬着高祖的献陵!
李世民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魏征又问道:“陛下,夫妻之情难道胜于父子之情吗?”
唐王朝建立之后,李渊开始提倡周、孔之道,武德二年,他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武德七年,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并封孔子的后代为褒圣侯。及至李世民即位,他于贞观二年诏停周公为先圣,而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大力尊儒崇经。李世民这样做,是他和群臣在弘文馆里多次讨论出来的结果,即治理天下要靠儒家的“王道”,即以尊儒崇经来教化天下,达到“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的效果。
儒家学说中,有一套严格的纲常伦理道德,简言之,就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中心的等级秩序,其他关系不能撼动此柱石。李世民现在一味怀念皇后,却将埋得离皇后不远的高祖忘得一干二净,显然与这套伦理有悖。其为君王这样做,若传扬天下,人们私下会说:当今皇上口口声声让大家尊儒崇经,可他自己却不是那么回事,皇上尚且如此,又如何教化天下呢?
李世民听言品出味儿来,又潸然流下眼泪,说道:“魏卿,你不要说了。朕思昭陵而忘献陵,是朕不对。”
魏征见李世民已经认错,也就不再穷追猛打。
眼见天色将晚,君臣两人缓缓步下楼观。
李世民走到地面,扭头对侍立一旁的太监说道:“传朕的话,明日让将作监来此拆掉楼观。”
魏征忽然跪下,叩首道:“陛下,臣一再冒犯龙颜,望皇上恕罪。”
李世民搀起魏征,说道:“魏卿,你怎么了?大丈夫行事敢作敢当,你既然敢累上诤言,难道说过之后又后悔了?”
“臣不后悔。臣其实也心伤皇后,如此贤德之皇后,却寿夭早终,使陛下失一良佐,臣亦恨苍天无眼。”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朕拆掉楼观,是慑于你所言之人伦大义。朕为君王,一举一动事关天下,不得不谨慎。为了教化天下,朕尊儒崇经,将其视为治国纲脉,不能因小事毁之。”
君臣两人未上马,并排沿着池畔慢慢行走。
他们行了一段,李世民忽然侧头问道:“魏卿,你刚才心伤皇后,是发乎真情吗?”
“臣确实发乎真情。为妇人者受其眼光所限,往往富贵之时会变了性子,古来为皇后者弄权者有之,营私者有之,施暴者有之,而长孙皇后深敛私情,大公无私,实为罕见。这让臣又想起贞观六年时,当时长乐公主出降,陛下认为她是长孙皇后所生,欲厚送其妆,被臣谏止。谁想皇后却因此赏钱四百缗,赐绢四百匹,并说:‘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臣以直谏闻名,若无陛下、皇后呵护有加,臣难有今天。”
“魏卿说起这件事,又让朕想起皇后对朕说的话。她说:‘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何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颜色,不敢轻犯威严;况以人臣之疏远,乃能抗言如是,陛下不可不从也。’朕此生有幸,得遇皇后,她深敛其行为,不敢参与朝政。然朕今天想来,朕理政之时,受其良行益言颇深,让朕避免了许多错处。”
君臣两人在这里缅怀长孙皇后,皆发乎真情。
李世民又问道:“魏卿,我们现在抛开礼义大道,平心而论,你说,到底父子之情与夫妇之情,哪个更亲近一些?”
魏征脱开答道:“若夫妇两情相悦,且肌肤之亲日久,较之父子之情,毕竟要更近一些。”
“嗯,你接着说。”
“然则夫妇两情不悦,甚至同床异梦,就无亲近可言。相比之下,父子之情由血脉相连,亲情恒久,又远胜于此时的夫妇之情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