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雄霸高原多年,靠的并非运气,实为能耐。他刚才说的这一段话,其实为默察大势、熟知天竺国情的深思熟虑之语。王玄策听后,大为心服,躬身说道:“如此,末将感激赞普援手之恩。明日,末将即带同铁骑奔赴天竺。因事态紧急,末将今日不向公主问安了。待得胜回来,再叩见公主。”松赞干布微笑道:“也好。你如此狼狈的样儿,公主见了也会心酸。待你得胜回归,再将此过程详述一遍。公主心念故国,见到故国之人异常亲切,到时候你可将诸般事情娓娓道来,公主定会听得有滋有味。”
王玄策躬身告退,然后随禄东赞入驿休息。
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和郭孝恪一同商议此战方略,阿史那社尔谦逊道:“郭都护久在西域,深知行军方略,我与何力在路上商议过,此战由郭都护主持。”
郭孝恪摇头不许,坚决说道:“我读罢皇上诏令,其中写得很明确。此战由你们为主,我在后方支援。你们不用推却,我定遵从皇上旨意,力佐你们完胜此战。至于交战方略,我当尽我所知提出建议,以完备行军大计。”
郭孝恪随即介绍了眼前的态势,最后说道:“此战明为征伐龟兹,实际上为了削弱乙毗射匮可汗之势。皇上深谋远虑,事先授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以牵制乙毗射匮可汗。如此,我们进军之时无后顾之忧,你们进军之后,我带领后续人马进驻焉耆,威慑乙毗射匮可汗不敢动弹,你们即可专心对付龟兹。”
郭孝恪领会李世民的意图,知道此战自己的作用有两点:一是负责后方的粮草接济,二要带领辖下之兵以为后援,并威慑乙毗射匮可汗不敢动弹。
数日后,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带领十余万大军开始进入焉耆境内。他们分兵五路,中军由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带领,以调度、策应其余兵马;另四路即是契苾兵、突厥兵、吐谷浑兵和吐蕃兵。他们进入焉耆境内后,即作扇形散开,悄悄向龟兹北境压去。
龟兹王诃黎布失毕此时居于都城,不知道唐军已进入己国北境。
契苾何力带领中军一部突前攻击,手下为其熟悉的契苾部精兵。这些人惯在大漠中驰骋,练就了一身来去如风的劈杀本领,他们此次矛头所指,为龟兹北部的重镇俟利城。昨夜,契苾何力引兵借着夜色潜行至离俟利城十里处的山谷里。看到天色大亮,他们猛然发动,快速向城门处奔去。
如雷的马蹄声自远而近,俟利城守军瞪大眼睛,不知道来者何人。龟兹国这些年来在西突厥的庇护下,久未有战事,警惕性相对松懈。是时,城门大开,人们来回进出。守军多在观察来骑动静,竟然忘记关闭城门防备。待他们看到来骑汹汹,显然是来进攻此城的时候,已来不及关闭城门,契苾铁骑前锋已经冲过吊桥,闯入城门之内。
另四路兵马也攻城略地,数日之间,将龟兹北境全部攻陷。
诃黎布失毕闻讯大惊,急忙召来都城及南部之兵共五万余人,北上迎战。
王玄策率领那一千二百吐蕃铁骑来到泥婆罗国。泥婆罗王看到松赞干布的手书,当日即召来一万人交给王玄策带领。王玄策不事停留,翻山越岭向天竺挺进。
要想到达天竺,须翻越眼前这座戴着雪帽的高山。吐蕃人和泥婆罗人久在高原之上,视险峻如同平地,一路上行走甚易。王玄策观见此状,心中感叹不已。自己若回国领兵来讨,不说入天竺战事如何,仅路上的高山和高原气候,中国之人就很不适应。他到了此时,愈庆幸自己借兵的主意不错。
出了泥婆罗国地面,即是中天竺的地盘。此去中天竺都城茶和罗城,仅有二百里之遥。征伐队伍到了山脚之下,稍事休息一天,即向中天竺都城冲杀过去。
正如松赞干布所说那样,队伍行经之处无人抵抗,沿途数座城池皆紧闭城门以图自保。王玄策初入天竺境内的时候还百般警惕,提防有人前来袭扰,其向天竺纵深行约百里后,终于放下心来,下令所部加快行军步伐,不用理会沿途之人。
他们这样到达茶和罗城下,就见城门禁闭。王玄策令人将城池团团围困,然后向城上喊话:“我是大唐钦使王玄策,要与阿罗那顺说话。”身边通译之人大声将王玄策之话译出。
阿罗那顺那日得了王玄策所携珍宝,不知道王玄策独身脱逃。他看着城下的王玄策,问左右道:“你们不是说大唐使者悉数被擒吗?眼前此人怎么又冒了出来?”
左右无言以对。
阿罗那顺看到王玄策仅带来万余人马,心想自己国内人数众多,眼下又有城池可凭,遂不把王玄策放在眼里,也不与王玄策对话,转身下墙回宫。
天竺城池不似中国城池那样以坚石和夯土垒墙,城外也无护城河防护,城墙相对壁薄且矮小。王玄策以军功累迁为东宫右卫率,多经历战阵,辽东一役在李道宗帐下效力,知道攻击城池之方略。他见阿罗那顺不与自己答话,知道他想以城池与自己周旋,他绕城一周,仔细观看此城模样,就定下攻城之计。
王玄策见西南角城墙相对低矮,那里垒墙之物皆为大片石,人若攀援此墙有可攀之处。但城内人显然也觉察到此点,守军防护相对比别处要密集。王玄策决定实行“声东击西”之计,调集五千人集于该城东门处,摆出了一副强攻的态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