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领来的这数千骑手确实是人中之杰,他们看到主帅居前冲锋,就自动保持队形不乱,渐渐形成了一个既能攻又能守的圆圈。他们身上都带有三样兵器:一把马刀,一杆钩镰枪,一副弓箭。一开初他们队列迎向宋金刚攻来之军的时候,圆圈还缓缓前移,到了敌军逐渐增多,前进压力加大的时候,他们马上变换队形,外层兵士下马手执钩镰枪,专钩奔来马蹄;另有人手持马刀,将跌下马来的骑手一刀结果。居中的都尉手执红旗,指挥内层兵士放箭,专拣敌军稠密处放箭。宋金刚的兵士毕竟是乌合之众,从未见过如此阵势,他们顿如潮水般向后退去。
李世民等人趁着这阵混乱冲出敌阵,一个个满脸浑身污血,浑如鬼魅。李世民回到阵中,边喘息边对秦叔宝、程咬金道:“不行,敌人太多,我们难以抵挡。传令,全体退回雀鼠谷,依托地势抵挡敌军,固守待援。”
他们安排好殿后之军,准备退却。那边的宋金刚已经重新组织了攻势,令手下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唐军的阵地,一场恶战马上就要开始。其时,李世民带来的兵士已经伤折千余,若不撤退,很难逃过此劫。
就在这个时候,只听后面的谷里喊杀声起,一彪人马漫山遍野冒了出来,大呼小叫向这边杀过来。这让李世民和宋金刚都惊呆了,不知道来者何人,更不知道又要发生什么变故。
转眼间,来军前锋已奔到面前,后面,还有人在源源不断地奔过来。来军前锋到了阵前直冲入宋金刚的阵中砍杀起来。程咬金惊喜地喊道:“好哇,是李世他们,秦王,我们的援军到了。”这时他们都已看清楚,来军打有唐军旗帜,领头的两名将军正是段志玄和侯君集。
李世民想不通李世用了什么法子如此迅速赶来,直若天降神兵!他急忙止住退兵,大声道:“我们的援军到了,众将士,大家抖擞精神,随本王专攻敌营中军。”说罢,他一抖缰绳,“特勒骠”长嘶一声,蹄声嘚嘚飞奔向前。
李世此举彻底改变了战场态势。刚才宋金刚仰仗人多,还想打一胜仗。哪儿知道李世的援军直若无穷无尽,宋金刚的人数又居于劣势。较之唐军,就是一对一也不是人家的对手,何况人家的人多。宋金刚声嘶力竭号令抵抗,这群乌合之众勉强抵挡了小半个时辰,眼见前方同伴一个个中刀倒地,再也承受不下去了,纷纷弃刀逃命。
宋金刚看到大势已去,长叹一声,真正体会到了兵败如山倒的滋味。他率领一百余骑退出战阵,马鞭一扬,直向正北逃去,他和刘武周一样,始终把东突厥当成自己的庇护之地。
很快,宋金刚的二万余军死的死,散的散,唐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其时夕阳如金,李世民勒马立在高坡上眼望战场,秦叔宝和程咬金站在他的身后,李世带领侯君集、长孙无忌、段志玄来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向迎面而来的李世拱手道:“世兄,不意你们来得如此迅速,敢有神助吗?”
李世道:“那天我们到了吕州,闻听秦王率兵兼程追击,我怕殿下孤军深入难以持久,就令两人同乘一匹马,抄直路马不停蹄追赶。总算没有耽误时间,要说神助,还是天佑大唐啊。”
李世民道:“好,刘武周之事今日可定矣。众将军,现在宋金刚已经逃窜,介州那里由尉迟敬德和寻相带领八千人马驻守。事不宜迟,我们留下一些人打扫战场,其他人立刻兵发介州。”
黄昏时分,介州城完全被唐军包围。
第十二回 秦王夜听破阵乐 郑军兵围八陡山
黄昏时分,介州被蜂拥而来的唐军围得如铁桶一般。尉迟敬德和寻相立在城垛间,眼望下面无穷无尽的唐军,心中的凄楚一时难言。
前方的零散败兵逃回介州,尽管他们语焉不详,但有一点非常肯定,就是宋金刚已经逃走,且向北逃窜,肯定将介州放弃了。那一刻,尉迟敬德和寻相顿时有被他抛弃的感觉。想想也是,战场仅离介州十里之遥,宋金刚应该退回介州收拾兵马与唐军再战。毕竟,唐军数百里奔袭,已是强弩之末,宋金刚为何如此不智成了惊弓之鸟呢?
尉迟敬德盯住寻相的眼睛说道:“寻相兄,现在我们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是突围退回太原;二是固守介州;三是投降唐军。你以为哪条路适合我们?”
寻相蹙眉道:“这三条路都不可取,以我们这八千人马恐难固守,太原那里兵马不多,依旧是溃败的结局。我们若降了唐军,终归是降将,那滋味不太好受啊。”
两人一时无言。
这时,李世民带领众将立在下面,程咬金扯开喉咙叫道:“尉迟黑子,宋金刚已经大败而逃了,秦王有好生之德,奉劝你不要再抵抗了。依我说,良禽择木而栖,你就下城降了吧,今后与我老程同为一殿之臣。”
尉迟敬德没有吭声,寻相忽然道:“敬德,我们不如让这青面贼上来谈谈条件,也可试试李世民的招降诚意。”
尉迟敬德点点头,说道:“好吧,就让那程咬金上来。寻相兄,那日我们与李世民在离石谷相斗,事后我一直在想,这人还是挺仁义的,像秦叔宝、程咬金不都是降将吗?瞧他们那卖力的劲头,主贤臣忠啊!我们投奔宋金刚,到了紧要关头他连个招呼都不打,独个儿跑掉了,也许,我们从一开始就投错了地方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