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李治的一番训斥,早将王玄策心中的欢喜化成一团惶恐和懊丧。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叩首道:“臣一时糊涂,未虑及其他,所以酿成一场祸事。臣现在知罪了,请皇上和太子重重责罚。”
李治看了一眼李世民,见他坐在那里毫无表示,遂说道:“罢了,你起来吧。皇上说了,你虽征战过程中未有闪失,终将阿罗那顺擒获,威震天竺诸国,还算有些功劳。如此将功抵过,对你不奖不罚,依旧在东宫办事吧。”
李世民微微点头,看得出来,他很赞赏李治如此说话。
王玄策闻言,再叩首道:“臣不知轻重,惹出祸端,敬谢皇上、太子不杀之恩。臣以为不奖不罚,待臣实在宽大一些,恳请再降级处罚。”
李世民这时看到王玄策比较有趣,失声笑道:“罢了,还降什么级?你借兵征讨天竺,天下庶民百姓皆以为我朝又出了一名大英雄,对你有许多赞誉,朕若再处罚你,他们会认为朕为一名不识人的昏君了。起来吧,就依太子之言,依旧回东宫好好办事吧。”
王玄策急忙再谢恩。
李世民又问道:“你在逻些之时,可曾拜见公主?”
“臣返京之时,曾去拜见公主。臣不敢瞒陛下,公主对臣借兵伐天竺一事,很不以为然,并狠狠斥责了臣一番。”
“嗯,文成毕竟为识大节之人。”李世民说到这里,脑海中浮现出文成公主离京前觐见自己的情景,遂叹道:“算来她入吐蕃,至今已六七年矣,她为何不回京省亲一次呢?王玄策,文成在逻些过得好吗?”
“臣在逻些之时,感受到吐蕃臣民对公主极度爱戴,赞普也非常宠爱公主,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实在尊崇无比。”
“嗯,这松赞干布确实尽了力。你去找他借兵,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大概他事先未与文成商量吧?文成这种态度,松赞干布肯定有所顾虑,也不会那么爽快借兵与你了。王玄策,你能顺利借兵,多亏文成事先不知道,实在透出侥幸。”
王玄策见场面气氛有所缓和,奏道:“皇上、太子,臣在天竺之时,得遇一名异人。此人养生有术,自言已活二百余岁。臣将之召到面前,见他鹤发童颜,果然奇异。细问其故,原来此人善炼丹药,服食后颇有功效。臣当时心想,此次归国无以为献,若能觅来长生之术献给陛下,可谓微功一件。臣当时大胆,就自作主张将此人带回国内。”
李世民听言后未有表示,李治闻言后心中大喜。原来李世民自辽东之战后,身体每况愈下,经御医百般调治后起色不大。这日王远知之徒刘道合入京,向李世民献上自己所炼的丹药,言说其药有延年益寿之功。李世民当初在洛阳围攻王世充之时,曾与房玄龄一起便装探访住在麻屯的道士王远知。这王远知确实识人,其一见李世民之面立刻猜出他是秦王,并赠给李世民一句话:“秦王方做太平天子,愿自惜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李世民认为天命所归,努力经营皇位,终于在玄武门之变中一举成功。其即位后,念起王远知的好处,邀请他入京设观居住。王远知却不同意入京,要求入山隐居,李世民遂其意为其建立道观,并为其度道士一百人。后来王远知年老身死,其弟子刘道合继为观主,李世民瞧在王远知的面子上,时常接见他。现在刘道合奉上丹药,李世民满怀疑惑,问道:“此丹以何物炼制,果然有用吗?”
李世民以前对方术炼丹之事持否定态度,多次讥笑秦始皇祈求神仙以图长生的荒唐,曾说过:“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贞观十一年,其下诏曰:“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常数。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其对人之生死有正确的认识,压根就不相信人能万寿无疆。
刘道合取出一瓷坛,真诚地说道:“贫道听说陛下龙体不适,特取钟乳、云母诸物,合成此丹,名为九转丹。此丹能够通气生骨、健胃养脾,久服之能够延年益寿。陛下可请太医署让人试用,若果然有效再请陛下服用。”
李世民近来被病所困,有了“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他与刘道合相识多年,知道他不敢蒙骗自己,遂对李治说道:“如此,治儿,你可将九转丹交给太医署,让其找人试用。若果然有效,朕再试用不迟。”
道士炼丹之初衷为求长生,多取世上珍奇之物以为原料。由于药性不一,且炼制方法因人而异,所以炼出之丹多半毒性甚大,人服之轻者伤残,重者身亡。然也有极少数丹药,由于选药正确,炼制得法,确有养生之功。后世的一些中药,因炼丹而成,即为例证。刘道合所献九转丹,其主要成分为钟乳,本身就有通气生胃的功能。太医署让人对症试用后,觉得有效果,遂请李世民服用。李世民的病根因在辽东之时饮食不那么如意,路上又感风寒,所以引起消化不良。其服用后,症状大为减轻,就对李治道:“治儿,看来我以前对丹药有偏见,丹药并非一无是处。我服用了刘道士的九转丹之后,感到还是挺有好处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