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潜艇开始训练了,但鱼雷还在试制中,还没能定型生产,这是个大问题。
只有制作了机器动力的潜艇,才能真正保卫近海,但钢铁制作潜艇就不这么容易了。财迷决定去一下上海最大的机械工厂,也是最大的造船厂,江南制造局去看一下。
通过共济会会员的介绍,财迷以要加工化工机械筒体为由,去到江南制造局参观。
在到船坞参观造船现场时,财迷见到了作为二十一文学的人不可能想象的劳动场面。
这时的造船基本上靠铆钉铆接,而且是热铆工艺。也就是说把铆钉加热到发红后再铆接,这样锤击铆钉头容易不说,还能利用铆钉冷却时的收缩,让钢板铆得更紧。
在造船现场,船坞旁边放了炉子,铆钉就在这炉子上加热。等铆钉加热到通红时,一个师傅夹起一个加热好的铆钉,向十多米高的船台上扔去。这船台上有一个工人拿了一个装有木头手把的铁皮斗,在空中一抄,就把这流星赶月似的热铆钉接在铁皮斗中!然后另外的师傅夹了这铆钉,放入铆孔中,锤打起来,火星四溅。
二十多米的距离,十多米的高度!如果这扔铆钉的人扔得不准,或是接的人接得不好,这铆钉扔到了什么人的身上,马上就是工伤事故!就算是掉下来掉到下面的木头上,也会引起火灾。可是,下面连续的扔,上面连续的接,无一失手的。这工人师傅们的技术出神入化,可以表演杂技了。
财迷若不是来到这个时空,是怎么也想象不到有这样的造船工艺的!财迷想起有个形容劳动场面的词,叫热火朝天,就是从这儿来的吧?
江南制造局的设备能力,在当时算是相当可观的。可以卷钢筒,直径最大可达三米五。但现在厂里没这么大的钢板,要科辉自己去订了货,他们可以代为加工。但就算能卷钢筒,离能生产潜艇还远得很!内燃机、大的电动机、船坞……
财迷在江边的一排房子前,看到有一个水兵在站岗,就问陪同的江南制造局职工,这是为什么?
原来有一艘海军的鱼雷艇,正在江南制造局里维修,艇上的一些武器,卸下暂放在这仓库里。所以要大兵站岗看守。
鱼雷艇上的武器?不就是鱼雷吗?现在已经六月份了,财迷的鱼雷还没有定型生产,要不,先向海军借二个?反正都是为了保卫祖国。
财迷从科辉造船厂调了一条新造好的火轮和一条拖船,从保安队调来十个训练成绩最好的士兵。半夜三更,他带着傅家兄弟和叶展雄,以及这十个士兵,坐船来到江南制造局的船坞旁边。天很黑,造船工人晚上是不上班的,船坞空无一人。
财迷让傅保田带了十个士兵上去偷鱼雷,自己与叶展雄等人留在船上等。傅保田等人装备了带消音器的驳壳枪,但财迷让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伤人。过了约有半个小时,傅保田他们就推着小车回来了。他们没有伤人,因为这站岗的士兵坐在木箱上,睡得正香。他们只是把他捆绑了。
仓库里有八枚鱼雷,另外有一些炮弹。财迷让他们只要鱼雷,炮弹什么的都没拿。
鱼雷偷到后,财迷拆开了一枚,这才发现自己的技术设计走入了一个歧途。他想了很久没法解决的蓄电池跑电的问题,人家简简单单地就解决了!原来,这鱼雷里的蓄电池,在没发动前,电解液硫酸是另外装在一个玻璃瓶中,没放入到蓄电池铅板中间去!这样,蓄电池当然不会跑电了。当压缩空气把鱼雷推出发射管时,一个挡块把鱼雷上的机关扳下。这个机关并不是财迷设想的电路开关,而是把里面的一个玻璃封管压碎,让硫酸都流入蓄电池中。这样,电机就转动,带动螺旋桨。这个办法,又简单又可靠。
二十一文学的工程师又怎样?有些时候就是不如现有的技术简单有效。
第三部 1931年 第七十八章 刺杀蒋中才
◆字数:3234◆
根据偷到的鱼雷,财迷组织人员修改了图纸,按图开始制造正规的鱼雷。
因为科辉有“声电陶瓷”技术和晶体管,所以,被动声纳很快就制造成功了。所谓被动声纳,也就是一个定向性能好的水下麦克风,把海中各方面上的螺旋桨等声音收集来听。潜艇头尾各装了一个定向麦克风,所以,根据二个麦克风的夹角,不仅可以确定声音源的方向,还可判断声音源的距离。
而对于海岸、停泊的船等不发声音的物体,就必须要用主动声纳了。自己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反射回来,自己接收后,根据声波来回的时间来确定物体离潜艇的距离,这就是主动声纳。原理说来不复杂,不过电路制作可不是那么容易。被动声纳制造出来后,好几个月过去了,主动声纳还在实验中。好在陶瓷潜艇一般都在水面或潜望镜深度运行,暂时没有主动声纳,也能训练、运行。
…………………………
六月二十五日,王亚樵突然来找财迷。财迷因为忙,过完年后没去见过九哥,而王亚樵也好久没有来找他了。这次王亚樵来,说是想向财迷借十五万元钱。原来他们收了广东方面反蒋中才派的孙科、唐生智等人的二十万元钱的活动经费,去刺杀蒋中才。而事情没成功,但这二十万已经花得七七八八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