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知道了抗五军只有五、六个人,所以派了一个小队都觉得够了,没想到两次冲锋后,被打死、打伤二十多人。而五个战士又有一个牺牲,另外四个也人人带伤。
后来,鬼子又加派了两个小队的人,加上后面炮火、机枪的掩护,才把最后剩下的四个抗五军战士压在一小段残损的战壕里。鬼子还喊话,让这四个战士担投降,但这四个受了不同伤的战士聚到一起,打光子弹后,拉响两颗手榴弹,光荣牺牲。进攻的鬼子在这样的战士前面也为之动容。
在这以后,鬼子机械化部队就比较顺利地前进,他们遇到的只是在早晨阳光下几个放哨的民兵。见到这种高速前进的坦克部队,民兵只有远远就跑开的份。日军遇到的主要麻烦是道路给他们的:公路上的一些小桥,是经不起坦克重压的,所以必须要经过加固。不过这些早在日军的行动计划中了,他们的车队里带有工兵和加固用的钢板、型钢等,对于有几条浅的河滩,坦克就从水中涉水而过,以节约时间。日军花了不到五个小时,就行进了一半的路程,上午十点,就开进了一百多公里。直到到了一个叫做“大店”的地方后,他们才遇到了第二次阻击。阻击他们的,是抗五军的一个营,这个营的营长叫康益君。
第六卷 1934年 第一百八十二章 自愿被包围
◆字数:3140◆
抗五军的不少基层军官来自西北军,另外一部分来自九一八后参军的“学生兵”。康益君就是从西北军出身的军官之一。
康益君原来是西北军中赵文化连的一个士兵。他是商丘边上的农民,家里有四兄弟,他排行老三。中原大战前一年,因为家里没吃的,看到西北军招兵的,就去当了兵,混饭吃,这一年他才十七岁。
到西北军后,也学了点打仗基本知识,也学习认识了一点字。在西北军的学习中知道了一些革命、人民、国家等名词,但还不太清楚这些东西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就去打中原大战了。
在打仗中,康益君走了一些城市,见识也多了,知道我国的地方是这么大,各地的风土人情那么的不同。也见识了一些战场上的生生死死。当他们打到山东一带时,少帅带东北军入关,中原大战以他们西北军所在方面失败告终。
本来康益君他们被安排到德州,去并入韩复渠的部队,结果却跟着章芝春来到了上海,成了财迷的保安队员。开始,他与战友们一样,知道才弥先生等他们的“新首领”是好人,对士兵们好,对百姓好,对难民好。
所以,他们就努力学习和训练,报答才弥先生对他们的好。从此,他不光见识更广了,军事技能更高了,另外他还理解了以前所说的一些名词,知道什么是国家、民族。
后来知道共济会是才弥先生领导的组织(帮会?),是专门做好事的,就与战友一起集体加入了共济会。共济会的学习更多一点,知道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才能减少国家的贫困,让全国的人民,包括他自己的家人,过上好日子。
在康益君他们眼里,才弥先生不光是个大好人,还是个大能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看人家做出来的这些武器,如“反坦克枪”等,多么利害。在上海之战中,他们用这对外面保密的“反坦克枪”,一下子就打得鬼子的装甲车(他们叫成“乌龟壳”)成了铁棺材。
不过这还不是最利害的,他听说敢死队水上大队二少爷他们在上海用来打鬼子军舰,打死几万鬼子的武器,也是才弥先生做出来的秘密武器,叫做什么“水雷”,但这水雷和他们的反坦克枪一样,与其它军队用的东西不一样,是特别利害的!当然,这些只能是在共济会员中间悄悄说说的。他们入共济会时可是宣了誓的,要保守会内的秘密。而且这些武器与别的军队中同名的武器究竟有什么不同,他也不知道的。
康益君的基础并不算好,他没被选入开始的特别大队,一开始也没被选入教导大队的轮训。而是在上海抗战结束后,才被选入教导大队,随着抗五军的扩大,他也不断升官。一九三二年抗五军第一次进东北时,他作为连长留在了涞源。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开始时,他已经是副营长,现在,他升为营长。
他在以前打内战的时候,虽然部队里受的教育说他们的目的是打倒军阀、打倒列强,让我国百姓富强;但与他们作战的人,喊的口号也是这些,这让康益君他们很迷惑。
而现在他知道他打仗的目的了,他看到过日军是怎么对待东北的百姓的,他知道他们面对的就是列强的军队,而且是一支禽兽一样的军队;他知道,保卫百姓是他们当军人的职责,就算是牺牲性命,也要完成任务。
而且,他知道他保卫的不光是东北的老百姓,而是全国的百姓,包括他自己的家乡。他在河北的父母和兄弟,现在都在共济会农场里,再也不是每天愁吃不饱、穿不暖的了。
在农场里,作为抗五军的家属是有一定照顾的,是光荣的;有他这么个当抗五军营长的儿子,他父母在乡亲们前面也很有面子,叫人来信都是让他好好当差。
…………………………
抗五军从日军这支机械化部队开始进攻不久,就得到初步报告,已经知道有这样一支日军部队,有二百多辆坦克,式样比较怪,比较笨重的样子,另外还有六、七百辆的汽车、装甲车跟在后面,快速向我方进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