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一阵咳嗽把老家伙折腾够呛,这时严嵩缓缓摇摇头,声音有气无力的道:“老夫没有意见。”
严嵩这一表态,在场的各部官员也都不敢反对了,纷纷点头表示占同。
吕芳依然做着会议的主持工作,见众人没有意见,这才继续对徐阶道:“徐阁老管着户部,那就先说说户部去年一共拨给了兵部多少银钱吧。”
徐阶站起身,看看身旁的兵部尚书杨博,也没见他拿出什么稿件、看什么小抄,侃侃而谈道:“从去年正月初八,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抗击从台州、泉州登陆的两波倭寇开始,我户部陆陆续续向兵部共支出两百二十六万两白银,全部的票拟都在户部衙门,其中有三十六万两户部钱银不足,是由皇上的内库借支的,司礼监应该有记录。”
“恩。”徐阶说到从皇上内库支借出的那三十六万两,吕芳在一旁点点头,证明有这么一回事,随后问杨博道:“杨大人,你和徐阁老这边的数能否对得上?”
小壬出丑了阿,在此要多谢书友‘剑舞战国’给小壬提出的问题。在八十一章中,胡把总和官兵对郡主呼千岁,这是错误的,小壬一时疏忽了,现以改正!(看在小壬知错能改的份上、用收藏和推荐砸我吧~)
第八十五章 改革(上)
兵部尚书杨博,留着络腮胡子,四方大脸看上去满是威严。点点回道:“徐阁老所说,与我兵部并无出入。”
“没有出路就好、那杨尚书,还请你把贵部支派给北边的军饷报一下吧。”吕芳说着,端起桌案上的茶杯,润了润干燥的喉咙。
杨博虽为兵部尚书,也对军事研究颇深,但他也是嘉靖八年的进士。那报起账单来,一点也不比徐阶差。
“我兵部去年共从户部支出两百二十六万两白银,其中南边各省追剿倭寇的就不说了,只说给北边拨去的,一共是八十四万三千九百五十两。其中大同府用度是三十七万两。这三十七万两,修善长城以及各隘口用去二十五万两白银,剩下十二万两,七万两犒劳有功将士,三万两休整火器,两万两用于大同府今年的**培养上。这些事项我兵部都有核实,并没有出入。”
一旁的严世蕃听到杨博说修善长城以及各隘口用去二十五万两白银时,那只剩下一只的独眼,轻微的跳动了一下。
不单是严世蕃,只要是对朝廷钱银上有所研究的官员,面色都有些变化。二十五万两白银,别说修善长城几处破损,就是把大同府境内的长城都翻新一遍,估计也差不多吧?
龙椅下方,那瘫坐在椅子上,像是昏昏睡去的严嵩,观察到了这一切。在吕芳刚要开口的同时,抢先问道:“惟约阿,修善各地军事设施、都有各府衙门统一转交都府衙门,由都府衙门上报户部。兵部的军饷,都是应该用来犒赏三军,增添军械的。是、有些时候长城的修善用度要兵部支出,可这去年长城的修善支出,占兵部给大同军费的比例也太高了点吧?”
惟约是杨博的表字,听到严嵩的质问,杨博端正的回道:“回阁老,长城是归我兵部管辖,可修善长城是工部的事情。当时是下官和严大人、以及工部的几位官员一同议的这事,这个价钱也是工部提出的。”
严世蕃沉着脸,坐在椅子上,看着徐阶、高拱等人都将目光直刺在自己身上,冷笑连连的道:“哼哼、好,我就知道,说来说去,最终还是对着我来的。”
“严世蕃!”严嵩再次喝止住自己的儿子。
自己今天接二连三被老子压下来,严世蕃心里的火窝了一肚子,不满的喊道:“爹!”
“这里没有什么爹,只有我大明的臣子。”严嵩冷声打断严世蕃接下来的话,继续道:“户部和兵部既然提出了工部的问题,你这工部左侍郎就得解释一下这二十五万两银子,到底是怎么修的长城。”
外面官员你来我往相互攻坚,而内殿的嘉靖帝,却是写起了道德经,黄锦则是在一旁研着磨。
看上去,外面官员的争吵嘉靖帝没有丝毫的在意,可每当几人说到银钱的用处,以及各部衙门的私怨时,嘉靖帝下笔就会重上一些。花白的宣纸上,嘉靖帝的字迹虽然工整,但每一段都会有几个字的墨迹非常深。
……
“去年鞑子犯边,不知从哪里运来两座火炮,因此长城以及各隘口的破损程度,照往年都要严重一些。而且以往修善长城所用的石料,都是在山西本地出产的,不过去年那一场大雨,让山西本地的几处山路变的难走起来,山里的石料无法运出。导致石料要从外省购置,这价钱以及运输的费用,当然就要比往年有所增加。”
严世蕃被自己老爹训斥了一顿,只好把以往惯用的说词给拿了出来,解释这修善长城用度过高一事。这种舍近求远购置原料、工程难度因为天气现象而增加等等,都是工部历来为了敛财而抵挡官员责问的说词。
满朝文武人人心知肚明,可你就是没法拿出什么证据。
听了严世蕃的解释,吕芳点点头,对六部官员道:“既然工部解释得通这笔帐的用处,虽说花费较大,但也都用在正途上。鞑子连年犯边,如果没有长城作为依靠,北边的战事将更加吃紧,这修长城也就没什么不是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