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倭寇也发现了这支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官兵,不过他们并没有害怕。他们与明军太了解了,知道明军的战斗力非常弱,就算对方人多,自己等人也一定会胜。
然而让这些倭寇感到奇怪的是,这群士兵见到他们以后并不急着挥刀直上,而是以五人为一组,站列开来。一名手执狼筅的士站在最前面,后面跟着的是长矛手,长矛手身边又护着短刀手,左右两边又各有一名士兵手执大盾护卫侧翼。
这伙倭寇没见过这个阵势,不过这个阵势在后世可是大大的有名,这个阵势叫做三才阵,是戚大将军研发出来专门对付倭寇的几个阵法之一,最适合在狭窄的地方和追击敌人的时候用。
这伙倭寇没见过三才阵的厉害,见到明军后一个个嚎叫着抡起刀迎了上去。
这群倭寇并不是新倭,也不是没有遇见过明军。所以虽然看到眼前的明军人多势众,却还想着能和以前一样冲砍一阵,杀出条路来。
明朝中后期的倭寇之所以能够横行东南,明军军治松懈自然是一个原因,还一个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倭寇手中的刀。
倭刀,是以唐刀为原型发展起来的一种砍刀,长短并不局限,一般的倭寇身上一般也都佩上长短各一把,长刀用来砍削,短刀用来刺劈。倭刀的最厉害之处在于采用了从中国唐代流传下来的包钢技术,用这种技术打造出来的刀具锋利无比,唯一的缺点是成本太高,当年差点没把大唐朝也弄的破产。所以到了明朝,军备上很少用到包钢的武器。
明军常备的武器是木柄的矛,长矛适合大规模野战,但是小规模的混战中,长矛的木柄往往被倭寇手中的砍刀削断,从而落了下风,死伤极重。不过,今天这帮倭寇遇见的明军,并不是往日那种清一色的长矛队。
当先一把狼筅,伸出五米开外,械首尖锐如枪头,械端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附枝最短的也有好几寸。杆身用沸油浸泡过的竹竿所制,即使是倭刀,也难以砍断。阵中的短刀手,执的是厚背大刀,倭寇手里的倭刀和这种厚背大刀相磕,一碰即断。
当先冲过去的一批倭寇,还没冲到明军身边就被狼筅绊倒,一边的长矛手毫不留情的狠狠刺下。有几个比较灵活的倭寇好不容易躲过了狼筅,贴了上去,却被盾牌死死抵住,盾牌手身后的短刀手闪出身来就是一刀。
几乎就在瞬间,已经有上十名倭寇倒在了血泊当中,而对面的明军却是,毫发未伤。
这一下可把这伙倭寇给打蒙了,他们与明军交手无数次,每次都是明军被他们打的落花流水,哪被明军打的如此狼狈过?
领头的倭寇见情景不妙,这些明朝官兵一个个不慌不忙配合的非常默契,知道自己等人不是他们的敌手,立刻下了撤退的命令。
“……%¥¥%¥*。”
在倭寇头领的指挥下,还剩下的三百多名倭寇调转方向,朝着杭州的方向一路逃窜而去。
看着倭寇竟然逃走,罗曼城暗暗松了口气,他也和倭寇打过不少次交道,不过……赢的那几次都是跟着胡宗宪的大部队,靠着人多才赢的。他自己遇到过几次倭寇,都是没打几下就逃跑了。
没想到,这次逃跑的竟然不是自己,而是倭寇?
“娘的,没想到这帮倭寇逃起命来速度也是不慢阿!”
戚继光被罗曼城说笑了起来,道:“其实倭寇没那么可怕,只是我们的卫所官兵武器简陋,平时疏于抄练而已,要不然的话倭寇岂能如此猖狂?”
“戚将军,倭寇可朝着杭州的方向去了,我们是不是得快些追上?”见到倭寇的逃逸方向,罗曼城担忧着问道。
“恩,这样、本将与罗将军分为两路兵马,一同追击倭寇,别让他们又跑了!等追上后用信号弹相互联络。”戚继光道。
“恩,这样甚好。”罗曼城点点头,于是带着自己那乔装成商人马夫的部下从西侧迂回朝着倭寇追剿而去,戚继光则是带着不下紧跟在倭寇身后。
第二百八十八章 报捷报灾(上)
大同府、鞑子一年一度的秋季大扫荡又开始了,休息了一个夏天的大同官兵即将迎接新的挑战。
虎峪口。
大同总兵刘汉前几天就接到了猫儿庄的信,说鞑子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了,还攻击了猫儿庄,失败后一路南下正朝着虎峪口而来。当初刘汉被杨休所擒,不过杨休离开猫儿庄时并没有带他和柴方。
眼下,数千明军,数十门红夷大炮,正聚集在虎峪口一带,悄悄的等待着。
距离虎峪口十里处,数万鞑靼骑兵扬起马蹄,向着虎峪口奔去,准备入关,却不知道虎峪口边,一张大网已经张了开来。
“刘将军,有响动。”一名士兵从竹筒上抬起头来,对着城楼上的刘汉喊道。
取较粗的竹筒,把半截埋到地下,把耳朵贴在上面,可以听见十数里外的大批马队奔跑的声音。
真来了?城楼上一阵旗帜变幻,城楼和山坡上的数十门大炮立刻全部装上了火药,炮口直对着虎峪口。埋伏在城楼和树林里的明军,也纷纷装上了弹药,握紧了长矛,静静的等待着最后的命令。四面城墙上的旌旗,则纷纷放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