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彀中记_庙街四斗米【完结】(191)

  “知道了,看来还真是有意思啊。若是把陈姐姐叫来,我想她也一定会想亲自去配这香水的。阿政,我把陈姐姐叫来吧,反正她也闲着没事。”

  “好吧,随你便。但我还是那句话,记得方法啊,你可要和她说清楚。你们女人对这香味大概要比我们男人敏感许多吧,但愿你们能配出许多不同气味的香水。”

  “少爷,钱先生过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要跟你说。”丫鬟小翠此时从外边进来。

  “小翠姐姐,快来快来,这里正好有件有趣的事情,你若是感兴趣,便也和我一块来做吧。”那董小宛见到小翠进来了,忙热情的和她说起这香水配制的事情来。

  “这样不好吧,董姑娘,这是少爷让你做的,我插进来不合适吧。”那小翠毕竟身份还是个丫鬟,她总是觉得这董家姑娘以后进了门不是妻便是妾,而她始终是个伺候人的丫鬟,身份和人家总是不一样的。自己若是没了分寸,这少爷不说什么,但老爷知道了,肯定是要说的。所以她始终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说话办事的时候,这种情绪总是自然的就流露了出来。

  “这也没什么,就是配制个香水,小翠,你若是喜欢,便帮着董家姑娘来做吧,多一个人,总要比人少了好。但要记住如何配制,你要仔细问好董家姑娘啊。”陈政自然知道这丫鬟的心思,他可不会在乎什么身份的问题,于是便直接让这小翠去帮董小宛去。至于那小翠心里真正想什么,他现下还是不会知道的。

  “阿政,阿政,你让我做的那个电池成功了。你快跟我到实验室看看。”此时那钱世强已经在下人的引领下进了陈政的书房,也不管屋里有没有其他人,便直接喊了出来。平日里,他也算是和陈政很熟悉了,也因此没有那么多的拘束。

  “哦,那我们赶快去看看。小翠,你和董家姑娘去做吧,记得我说的那方法。”陈政一听电池做好了,心里也是高兴。一想到自己手里那台笔记本能够重新打开,他就迫不及待起来。于是两个人又想旋风一般从这书房跑了出去,只留下那小翠和那董小宛愣在那里。她们本来还想着回避,却没想到那钱先生根本当她俩不存在。看来这钱先生和那沈先生都是一个模样,却丝毫没有这时这江南士子的所谓“风采”。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来他们和陈政都是一个脾气了。

  **

  大声疾呼,求推荐票啊!

  第一百二十章 通商朝鲜

  “少爷,现下北边那岛子上咱们家的那城堡已经快修的差不多了。这几次运去的人也都安排好了,禄叔把那边安排的也是有条理。”阿辉在陈政的书房里汇报着最近以来北海道岛上的建设工作,陈政对于老管家陈禄的管理能力还是颇为叹服的。那么多的人,算起来好到三万多了,管理的确是井井有条。看来以后还得跟着他学啊。

  “本来你这次回来,我还是想跟着过去看看的,毕竟,那边工厂的建设光凭老雷他们有些事情还是不懂得。不过现下看来暂时是不能去了,你也看到了,郑家我那三哥又来了。嘿嘿,还真是吃顺了嘴,这次一下子就来了六条船,也不知道要装多少货。”

  “少爷,老爷都说了,咱们现下要靠着他们家,所以只能忍着了。既然少爷去不了,那么这次就是不跟着船队出去了。”那阿辉问道。

  “哦,那到不一定,说不定这次我还要跟着走一趟。我那三哥弄来这么多的船,我要是不跟着出去一趟,倒是觉得有些吃亏了。生意上的事情,咱们还得靠着人家。你刚才说的,我也知道,也不过是在你眼前发发牢骚罢了。你当我真的会在别人面前说这些话。既然给了他们便宜,那就的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捞回来什么。”

  “嘿嘿,少爷,你这一点倒是有些像老爷。”

  “嗯,这叫在商言商。”

  **

  五月末的时候,陈家在上海县的工厂区的码头边,郑家的船又一次的靠在了那里,而且这次比上几次来的船都多,一下子竟有六条船。

  “阿政,你这次还跟着船出去吗。上次帮你雇佣的那些倭国武士用的可好?”

  “哦,还行,不过现下暂时没有用到他们的地方,便一直把他们放在舟山那边,你也知道,咱们大明是不允许这些倭国的武士来的。”

  “唔,我说嘛。不过一百来个也确实太少。你若是还想雇佣,我这次倒是可以再帮帮你的忙。”

  “既然如此,那就感谢三哥了。一百人的确太少,还是要多一点的好。既然三哥想着帮我雇佣这些人,那这次我还是跟着船队出去看看吧。好长时间也是没在海上混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好说,好说,你小子应该没什么问题。那就这样定了,咱们明天就起航,你们还是跟着我走。”

  “好叻,就按三哥说的办。”陈政其实从某种角度讲还是愿意到海上逛逛的,毕竟这里是以后他要生存的舞台。

  第二天,一共是十五艘船从陈家工厂区的码头依次开走。从船的吃水来看,这些船可都是装了许多货物的。为了满足郑家的需求,陈政不光把自家工厂里的一些货物平价给了那郑芝豹,还让自家名下的各种商铺,帮着采购了许多这松江本地产的货物。包括茶叶、瓷器、玻璃制品,还有棉布、纱布以及新合并进来的苏绣。除了这些东西外,还有倭国那边需要的砂糖。这也是从贸易中得知的,倭国一直以来都大量进口福建那边的砂糖。在这个时代,大明的生产能力和工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砂糖的熬制在陈政看到过的那本《天工开物》里就有介绍。陈政在看完那制作方式后便自行研制出一套半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从榨糖到熬制,都用的是机械设备,这样效率自然就高了很多,产量也是很高,甚至糖的纯度也要比土法做的好。那郑芝豹当时一看了后就要进这砂糖,说这比福建那边产的砂糖可是要纯的多,质地也是要白的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