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造,按说郑芝豹很早之前就对陈家兴建工厂这一举动感兴趣了,可是他家的老大郑芝龙却是不让。现下看到陈家有如此的实力了,才想着按照人家指的来办事。为此,郑芝豹倒是背地里没少埋怨他大哥。
和对郑家的改造一样,陈政也在渐渐的改造那些两淮地区的商贩的。让他们看到,传统的手工作坊,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要通过机器,来进行大工业生产。这样产品的成本就会降低,而利润空间将会更大。大明这个市场消耗不了,但是海外却是有着广阔的市场的。陈政给这些人画了一张大饼,这大饼并不是虚的,陈家就有例子摆在那里。有了利益的诱惑,这些商家将会前赴后继的投奔到这大工业生产的热潮中。
而这些人又将带动一批人跟进来。陈政已经在上海县那边划分出了一些地皮给他们做工厂,在青岛同样也是如此,在即将建成的大连也是如此。然后这些人将会把两淮地区大量的闲散人甚至是各家各户的下人小厮都招到工厂里,这样就会形成一大批产业工人。
光指着陈家自己培养,实在是太慢。而有了资本的诱惑,这个速度将会加快,即便那些士大夫文人们口口声声唾弃所谓的铜臭,但是他们自己也会以最快的速度投身到这项事业中。
现下郑家又加入了,这样陈政的战船捆绑的人手就又多了一位。郑芝豹走后把郑森留下了,意思让陈政带着这郑大木,也算是投献的意思了。
陈政自然是不知道这郑森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郑成功了。满清没有入驻中原,郑森的老爹也没有放弃自己大好的局面不做,反而去投效满清。郑家也没有因为郑芝龙的昏招,而闹得四分五裂。郑大木更没有因为保扶唐王而被封为国姓爷,自然也就没有了朱成功或郑成功这一名字了。
此时的郑大木,还是一个刚刚从南京国子监刚出来的毛头小子,他的思想,更多的是受那位东林党魁钱先生的影响居多。陈政对于这一事实还是知道的,也因此不着急改变他,只是给他安排了一个最基本的差事,让他从基层做起。这一个过程,既是对郑大木的锻炼,也是对他重新进行洗脑。陈政不会让一个不亲近他的人将来获得高位。
八月份,就在大连的钢厂和机械厂都建立完工的时候,张定远从沈阳发来战报,保安军已经进军到黑龙江流域了,整个东北地界,大兴安岭以东,外兴安岭以里,凡是不服保安军的女真部落都已经被保安军征服。于此同时,保安军也因此征召了很多女真勇士。他们虽然不会开枪,但是马上功夫和所谓的骑射却是响当当的,作为斥候和轻骑兵,这是一支难得的力量。
同时张定远又报告,西边的蒙古人开始蠢蠢欲动了。没了女真贵族的引领,科尔沁部落和喀拉沁部落却又联合在了一起。在报告中,张定远建议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保安军实在是缺马。即便扫荡整个东北平原,马匹也不见得多多少。而且保安军很多步兵是不会骑马的。而对于和塞外游牧民族的作战,如果一下子歼灭不了,那么跟着他们进入到广阔的草原大漠中,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保安军对后勤的依赖,可是要比这个时代任何一支部队都偏重一些的。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西军
九月份的大连,虽然气温已经下降了许多,但是整个气候还是很宜人的。这个时候的九月,用后世阳历的算法来算,怎么算也是十月了。即便这个时代正处在所谓的小冰河时期,但是大连的气温仍旧降得不是很快。
新建成的市政厅周围,围了一圈子的刺槐。这个时节,叶片早已枯黄,随着阵阵秋风,一片片的落到新修成的柏油马路上。
此刻若是一个和陈政同一时空的人再次的穿越到这里的话,估计不会认为自己是穿越了的。因为这里的环境和后世实在是太相像了。
但是循着这马路上传出来的笑声,会看到在远处有几个女人在闲逛。若是仔细看的话,那穿越而来的人便要头脑发胀了,因为这几个女人的打扮完全不是现代人模样。若是有所谓的明粉来这里,一眼便能认出那些女子的打扮是大明官宦人家妇人的模样。
能在这个时刻处于建设中的城市中如此闲散的,便是陈政的两个老婆了。董小宛和陈圆圆在上海县那边呆的实在是没有意思,便派人送了信给远在天津的陈政。陈政在应对完整个环渤海沿岸的那场大战后,神经也是松了下来,于是便答应了这两个女人的要求。
于是,两个女人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大连,陈政让她们俩先到旅顺待上一阵子,毕竟那边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但是董小宛却非要来这里。后来陈政才明白,闹了半天这董小宛是想跟着他对这城市的建设出主意的。她自小生在江南苏州,对于江南的园林建筑还是有些研究的,听到这城市正在新建中,便存了心思要在这里比划比划。
陈政对城市的设计,完全是源自后世自己的所见所得。他又不是建筑专业毕业的,对美学什么的在乎的哦倒是少了许多。而这董小宛却是不同,拿了陈政的图纸,细细思考了一个晚上,便重新做了改动。陈政拿过来一看,还真是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既没有影响工业建设的整体布局,又体现出了一个工业化的城市的美感,陈政不得不佩服董小宛在艺术上的天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