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直白一点,这条船真是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许多细节的计算,都是他自己完成的,若是加上前期的准备,加起来可就是四年半了。这条船,比他当初造出的那蒸汽机车还费劲。
“少爷,你看,这是炮位,用的是你说的那双联装的设计,下边的供弹也是自动的,用小型的电动机带动,这船的前边就两座炮塔,侧面分别是两座,后边是一座,一共是十四门炮。对付一般的对手,应该足够了,便是对付像咱们家那胜利号一般的大帆船,也是有足够的威慑力了。”
“嗯,我知道了,不过用这七十五毫米的炮做主炮,还真是有些拿不出手了。”没来由的冒出这样一句,让旁边的工匠半天没弄明白怎么回事。
七十五毫米的舰炮,在这个时代,在这些工匠看来,那就是大杀器了。要知道那炮弹可是能爆炸的,就是所谓的开花弹。而且这船上装的七十五毫米的火炮,炮管都是比陆军使用的行营炮要长,射程就要远上很多。在海面上,若是你能打到别人,别人打不到你,那你可真就是名正言顺的老大了。这些工匠们也是看过这七十五毫米的舰炮射击的,当时都是惊讶于这火炮竟然这样的厉害,哪里想到自家的东家竟然说这火炮拿不出手,难道还有更粗更大的?这船匠的小头目暂时性的陷入了沉思。
他自然是不知道陈政见识过的东西了。在前世,陈政即便对除了冶金和机械的其他事物不甚关心,但是对这武器也是有许多见地的,不然,他也不能那么快的就造出那毛瑟步枪了。
舰炮在陈政那个时空中,到了二战以后,就渐渐的变成了一条船上的备用武器了,船上主要的武器都是导弹,即便是用到火炮,像一般的驱逐舰,也都是用一百五十五毫米的炮作为主炮的。
陈政对于这些还是很清楚的,也因此他想着是不是让兵工厂的那些人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把这一百五十五毫米的火炮给做出来。
六月末,陈政开始指挥北岛上工厂区的大部分工厂做搬迁了。不过到不是都搬走,而是一部分留下来,另外一部分去大连。那里新的造船厂早就建好了,一应设备都是健全。现下就等着船厂的人都过去了。
船厂这里负责建造这铁甲舰的工人都要跟着去大连,而剩下的还是要留在这里的。毕竟,木制帆船,陈政还是需要的。而且那玩意儿顺风跑的话,速度一点也不比这刚刚造好的铁甲舰慢。到时候还能节省燃料。
这刚刚造好的这条铁甲舰,都已经在禄州城外的海里溜达好几圈了,现下开出去应该不成为问题。只是众人都是希望这船的命名让自家这少爷来做。陈政一听这个,心道这船绝对是此时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且还是第一条铁甲舰。陈政对自家以后的造船厂充满了信心,于是就随口叫做希望,希望号。寓意自然对这船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有了船,还需要人手来操作这条船。当初造这条船的时候,陈政就有意让海军学院里的学生到这船厂里观察,有时候还要跟着工匠一起动手,这样现下把这希望号的操作人员配备齐了也不是问题。
六月末的时候,陈政带着老管家陈禄从北岛往大明而来。去的时候是坐着自家的快速帆船,而回来的时候则是坐着铁甲舰,这感觉自然是不同。
大明的局势已经稳定,自家又是占据了关外东北,大连是在自家的投入下才建起来的,所以自家新的工业中心自然是要放在这大连的。至于青岛,可以作为一个轻工业城市存在。大连的船坞早就造好了,而且是专门造这铁甲舰的,一共是四座。在北岛禄州船厂的这条铁甲舰完工的时候,陈政就已经把部分工匠送到大连了,新的项目现下已经开启。有三座船坞在建造和那希望号一般大小的铁甲舰,而另外一座则是要建更大的。陈政的目标是一千二百吨左右,跟这希望号比算是增加了一倍吧。自家已经有了三四万的建造那木制帆船的工人了,现下陈政则是要再培养三四万能建造这全钢制的工匠。在自家旗下的产业工人,最起码要达到二十万的规模,这是陈政的目标。
一路上,陈政则是不停的对这新的铁甲舰做了各项测试。他是学冶金和机械的,自然要对那锅炉和发动机的情况做一下详细的测定,对于那螺旋桨的工作,也是做了测试。
一些下人没有坐过这样的大铁船,刚上去的时候还很是害怕,心里边总是像有一个小兔子一样,在忽左忽右的蹦着。生怕这大铁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沉到水里。可是一直到大连,他们都是没有见到这样的光景。
船过了倭国的对马海峡的时候,负责测量的船员来到船头,向正在看着海面光景的陈政汇报。
“少爷,速度已经测了好多遍了,基本上能稳定在十八节以上,现下可是顶风,若是顺风的话,那速度应该还能快一点的。”
“哈哈,你再想一想,还有谁什么因素没有考虑进去?”
“还有什么因素?哦,我想起来了,是洋流,对了,是洋流,多谢少爷提醒!”那船员既高兴又慌张的往轮机室跑去。
“少爷,我还是回青岛吧,大连我就不去了,俗话说叶落归根,我现下这岁数虽说还不算大,身子骨也算硬朗,但是终归是想着早些回到胶州老家的。这都多少年了,总算能回到故土了。少爷,莫要忘了,等来年清明的时候,可是要把老爷和夫人的坟迁回胶州老家的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