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通过无线电广播发表其八项和平条件的攻心工作。蒋介石就剩下了一条路。他表示主动派人与李宗仁研究下野问题。蒋介石于是邀请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和五院院长四十人于官邸聚餐。蒋介石这天身着正宗的中山服,没有坐在以往专供他坐的椅子上,而是低头谦虚得像个饭馆小跑堂的模样,请他发言的时候,他两眼滞呆呆半晌说:“事已如此,余木便多言,如果党内真有相当多数的领导同志坚持主张议和,余个人亦不愿从中作梗。余认为共军到达长江后,仍可作一决战,并且以后可在华南坚持抵抗。”他带着几分苦涩表情看着在座的高级军官。但他们都沉默无言。
这时李宗仁说,抵抗没有多大意义的,何况无力量抵抗住共军,这条路子无疑会把大家都带进死胡同不如寻找一线光明。
蒋介石看着李宗仁,感到他此刻又在重演前几天的手法。事实上此刻已乱了阵脚,已经把国库积蓄和文史珍品陆续运往台岛了。
李宗仁和顾问团长巴大维的意见是不该有放弃大陆、经营台湾的计划,并认为国民党尚有半数可战之兵,且西北地区和长江以南省份依然完整,此时即作放弃大陆准备无乃太早,应以半壁河山与中共分庭抗礼。
蒋介石看着李宗仁这阵儿又极力附和司徒雷登了,可见要他下野是美国的主张了。因为宋美龄访美,听说会晤了马歇尔和杜鲁门,但都严加拒绝援蒋。于是说: “余早已决定与共匪在京沪线上决战。这一次战争是国家民族生死存亡最大之搏斗。如果决战获胜,使军事形势转危为安,当然是国家之福;如果不幸而失败,南京为首都所在地,我是国家元首,就决定以身殉职,死在南京,以尽我个人的责任……”他已经嗓子眼发梗说不出声了。
孙科半吞半吐地说:“既然下野对党国有利,下野也未为不可。”孙科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大胆子呢?他从打接任翁文灏行政院长职务,而且在继任那天对合众社记者谈话,提出:中国必须作任何有理由的让步,以尽早获得大量的美国军事援助。一时颇得司徒雷登大使之赏识,司徒雷登已经表明他的坚定立场,认为蒋介石下野为必要之举。司徒雷登的中国顾问傅任波曾经访问过孙科,并明告:蒋总统下野,为进行和谈所必需。孙科还怕这话不准,他在访问司徒雷登时相问。司徒雷登说:“作为一个美国大使,他不能发表正式意见,但以私人资格而言,确实衷诚赞助和谈运动。”所以孙科对蒋介石开炮了。
蒋介石在这期间已经和张群、邵力子、吴铁城、陈立夫、、张治中谈过话,他曾试探地说:“我是决定下野的了,现在有两个案子请大家研究:一个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和,谈妥了我再下野;一个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主持。”当时他们在场的诸公有点碍面子,再加蒋介石一贯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是一码事,只是带有几分安慰地说:“还没到下野这步棋,总统的谦虚精神感人,但言之过早。”谁知没过二十四小时孙科被挑明了。
李宗仁立刻说:“下野嘛?我的意见并不与总统相左。”他一边把蒋介石往船下捞,一边还说有龙王爷保佑平安。
半晌没人说话,蒋介石一个个问,谷正纲、谷正鼎、张道藩、王世杰、王宠惠都简短发言表示反对。但他们心虚,说话声低,没有底气。这时吴铁城说:“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召集中常会讨论一下?”他说完却没有人附和。
蒋介石愤然地说:“不必,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我再不愿意进中央党部的大门了!”他听听没有人吱声,又说,“好了,我决心采取第二案,下野的文告应该怎么说,大家去研究,不过主要意思要包含‘我既不能贯彻勘乱的主张,又何忍再为和平的障碍’这一点。”
张治中提出由邵力子起草下野文告。
邵力子立刻说:“文白兄,太抬高了我,我学疏才浅,难以起笔。”他坚决谦辞。
在蒋介石依依不舍地准备下台的时候,白崇禧觉得太拖了,对蒋介石的下野而不辞职大有意见,这样李宗仁不能名正言顺地当上总统,他不满地说:“如果名不正,那就什么事也办不了!”他在汉口发出主和的电报,非蒋介石下台实不能谈和,非蒋介石下台实不能获得美援。这是非常时刻下的一出逼宫戏。
蒋介石找陶希圣写出文告。又说是出自江西才子陈方手笔。接着第二天,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蒋介石身着长袍马褂,饱袖特长,他哑着嗓门宣读文告:……今日时局之为战为和,人民主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对政府片面的希望所能达成。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切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他求。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进退出处,绝不京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蒋介石还未念完,台下谷正纲、张道藩、王世杰等人有的痛哭流涕,有的人失声哭嚎。蒋介石站起身来要离开会场。
李宗仁争忙地问道:“总统您在什么时候动身离开南京?我们到机场送行。”他说得白拉拉的没有一点感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