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说:毛泽东,还是你的面子大
毛泽东这时还在牵挂周恩来赶到莫斯科的日期,他计算差不多了,很快地返回了莫斯科。
周恩来的专列进入苏联境内,他在新西比尔斯克向毛泽东打来电话,他问毛泽东身体可适应这里气候?毛泽东幽默地说,中国人冷热气候都能抗得住。因电话不清楚,两个人就没有多谈,约定下一个地方再谈。不过这阵毛泽东由于周恩来的到来,他感到心情格外的愉快。他要工作人员等候周恩来的电话,他有许多话要谈。
周恩来在乌拉尔山的斯维德洛夫斯克,再次和毛泽东通话。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电话里足足讲了一个半小时。他把自己的活动、愿望及他这阵思考将要订的条约内容大致都讲了一遍,他也征求了周恩来的意见。周恩来在电话中说他此刻心中有数,一到莫斯科就可投入工作。并说他在火车上和同志们先交换一下主席的意见,可能到莫斯科就会把主要意见与看法提供给主席。
随周恩来到来的有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富春、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伍修权、东北工业部部长吕东、东北贸易部副部长等大批专家。王稼祥从莫斯科赶到二百公里以外雅罗斯拉夫来迎接周恩来一行。在莫斯科北站迎接的有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外交部长维辛斯基,驻华大使罗申,周恩来检阅了仪仗队,他发表了简短演说。他说: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奉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来参加关于巩固中苏两国邦交的会商,以促进两大国之间的友谊团结和世界和平事业。苏联群众热烈鼓掌,因为这时已经传出周恩来是毛泽东主席得力助手,精通中国业务,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
周恩来被安排在莫斯科郊外一所高级别墅里下榻,离毛泽东住处较远。他一到,当天就到毛泽东住处商量如何开始工作,先从哪方面下手。
第二天,斯大林在维辛斯基陪同下,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周恩来总理和王稼祥大使,互相说了些客套话,会谈工作就算开始了。苏联方面由外长维辛斯基组成代表团参加会谈。毛泽东不宜参加会谈,但有许多事情得他拿主意,这样周恩来以外长身分出面会谈。周恩来为了便于和毛主席商量,索性搬到毛主席接上住。
斯大林听说,很不理解,认为一切事情都应由毛泽东来定,周恩来是办公人员打打下手就行了。而中国人怪气,毛泽东等周恩来,当周恩来到了,他又离不开毛泽东,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使人不解,最后他认为中国人缺少思维逻辑。
斯大林给毛泽东打电话,当时随周恩来总理的孙维世当翻译,斯大林没有弄清楚毛泽东表达的意思。他把师哲叫到办公室,他感到毛主席身边怎么用这么多翻译呢,那可怎么做得保密工作?他让师哲把他的意思翻给毛泽东,还是问毛泽东的打算和愿望。此时条约还在拟定,但是斯大林对谁来签约,仍不知毛泽东的想法,所以又来一次试探。
毛泽东的回答是:“意见都在我上头呢!”他说得很幽默。
斯大林不懂,毛泽东的上头是谁?他摇摇头,翻译告诉他毛泽东是指住在毛泽东楼上的周恩来,并把毛泽东的话翻译给斯大林,说:“我没有意见,意见都在周恩来的皮包里,周恩来不是正在克里姆林宫谈呢吗?”
双方正式会谈,苏联方面有莫洛托夫,布尔加宁、马林科夫、贝利亚等人。中国方面有周恩来、李富春、叶季壮等同志。开始讨论问题是多方面的,谈到了中国各方面的经济建设,苏联方面帮助专家和物资。也谈到中长铁路问题,旅大驻军问题,苏联要求保持在东北的几个领事馆问题,苏联在东北的财产问题及在中国的苏联侨民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口头上的君子协议。
苏联方面按周总理说的基本思想和大体内容,写一个草案给中国方面看。周总理看后说:“不对呀,我说的很多,内容没有全包括进去,要修改。”当即把王稼祥、陈伯达找到一起商量,同时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听后说:“我们自己搞一个吧!”周总理整整花了两天时间,草拟出条约文本,翻译成俄文交苏方修改。苏方没有改动多少表示满意。
周总理开始在文字上修改,然后再把文本交给大使馆和代表团同志进行逐句、逐字地研究斟酌修改,要求人人动脑筋贡献力量。他一字字推敲,他说从国家利益出发,防止出漏洞,以后吃人家的亏。这个条约不仅要在今天看行,还要在以后看行不行,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后人检查。其中有一段原来说:缔约国一方一旦受到第三国侵略,另一方“得以援助”。周总理感到还不够肯定,没有表明条约应有的作用,经过再三考虑,将“得以”两字改为“即尽其全力”给予援助,这就更肯定更明确了。
中苏条约的名称,起先是叫《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周总理建议加上“互助”二字,就是最后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全文的实质性文字还不到一千字,但一个字不知经过多少次推敲才改定的。
条约签字仪式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苏联领导人参加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王稼祥等中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大厅正面墙上挂着列宁半身画像。斯大林这天没有穿军装,他穿一身深灰色军便服,毛主席穿着蓝色中山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