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较量_杨大群【完结】(55)

  “我是统帅,我从来不管那么多言论上的事。”蒋介石这时从心情到气色都有所缓和,又说:“我发出指令,除自卫外不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马歇尔说:“东北要停战。”

  蒋介石说:“我同意军队停止前进,为期十天。”

  马歇尔和周恩来谈过了,他说委员长会让步的。周恩来说:“要休战,就休战一个月。”

  当蒋介石听完之后说:“不行,不行,只能再加五天到头了。共产党要诡计策。”

  周恩来同意了说:“只要委员长不反嘴巴就行。”

  蒋介石忽然又找马歇尔说:“再加八天!”

  蒋介石在停战同一天,派专人专机给杜聿明送去两个文件,要杜聿明看后在长春召开中外记者会,发表声明。一个文件说,在北平三人小组中得到了中共的秘密文件,说中共和谈是拖延时间,争取主动,决不同国民党解决任何问题;说中共利用停战和谈机会,大加扩充部队,准备反攻;说和谈是要削弱国民党实力,让国民党裁军,中共部队则不让国民党统一整编。

  杜聿明看着问道:“这文件怎么搞出来的?”

  国防部高参说:“是打进北平三人小组的特工人员搞出来的,华北和南京都不便发表,以免暴露。”

  杜聿明心里明白,这不会是真的,在长春向中外记者声明,共产党还不知道他们从哪里走露了消息?他认为这个文件,既可以此诬蔑共产党,又可夸耀他收复长春的战果,当然说:“可以声明,遵照校长旨意办。”

  第二个文件是一幅预定同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整编军队的示意地图,这份图上,将共军限制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几个城市中,而国民党军则布满于东北九省、二市,各主要工矿城市及交通要道。

  杜聿明看着抿紧了嘴唇,用眼睛瞟着高参说:“这个地图委员长怎么要我表示态度?”

  国防部高参说:“委员长亲自拟定的方案,作为同中共停战后具体谈判双方整军的基础,特来征求你的意见。”他把话音重重的顿了一下,两眼在观察对方的反应。

  杜聿明心中有数,这类重大问题校长从来没有向下属征求过意见,何况他杜聿明呢,这可能有意给他戴高帽,抬高他的地位。但他还是镇静地点下头,他看出高参迫不及待向下说,他这么一个表示就够了。

  高参说:“如果共产党不接受这一方案,国军将继续以武力接收整个东北。”

  杜聿明认为这一方案是蒋氏想把共军限制在极小地区内,借整军的幌子而消灭共军。他根据自己在东北与共军较量的经验,认为在战是上是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如果能在和谈中得到,当然,这是再好不过的了。但他怀疑,共产党是否能够接受这个苛刻的整军方案。他也早有耳闻,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大谈四十多天,毛就是不应允蒋的整军方案和让出根据地。目前就凭东北这么几仗,共产党就能同意?何况蒋介石亲自督军拉法地区,已经被包围吃掉一个加强团。他便同高参说: “我完全同意这个方案,并无补充意见。未过,共产党能同意吗?”

  高参说:“委员长说马歇尔同意这一方案,他可以使共产党同意的。”

  杜聿明暗想马歇尔有这么大的力量?只好又点点头,继续往下听。

  高参说:“共产党自四平街大败后,求和甚切。南京中美各方面认为东北共军已不能再战。”这位高参说到这里有些手舞足蹈了。他急于要杜聿明表个态度,好回南京。

  杜聿明心中是有数的,共军究竟能不能再战,目前共军鞍、海之战不是在他背上狠狠踩一脚吗?他没有同高参争论,但他却说:“您去鞍山和海城吗?那里我刚刚收复,也是个胜利。”他故意说得很轻松。

  高参知道鞍海之战虽然又收复了失地,但损兵折将非同一般,潘朔端师长宣布起义,已经震动全军了。他怎么能去那里呢,于是说:“来时任务紧迫,不能去鞍山、海城。我要把杜司令对这两个文件处理的结果带回南京去。”

  杜聿明懂得,蒋氏送来上述两个文件,是要他表示态度,虚张声势,威胁并军接受整军。于是他立即在长春接待中外记者,他发表声明说:“停战令下达后,国军已遵令在东北全面停止战斗,而共军不遵守停战令,现在集中二万余人强占了拉法(这纯属倒打一耙)。如果共军在停战期间,不遵守停战协定实行整军的话,国军将于半月后继续接收东北领土。”

  高参非常高兴地问道:“杜长官,我立即要回南京复命了,你有什么要求转告给委员长?”

  杜聿明沉思半晌说:“请代我转告校长,我这里还需要五个军的兵力。”

  高参看着杜聿明说:“杜长官,国军在东北兵力不是压过共军了吗?”

  杜聿明两眼带着几分忧郁说:“往长远看,我们实属兵力薄弱,抵挡共军的势头不是那么容易。我们在扩展地盘,共军在收缩集中兵力。”

  高参眨着愣怔的眼光,半晌说:“我如实向委员长反应。”

  蒋介石听了高参汇报很满意,只是说:“杜聿明爱带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