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税务,地方上交七层国家,三层用于自身发展,行政官员禁止招兵,地方设警察,人数不得超过一百,可供行政最高长官调动。军队刘宇也进行大力革新,毕竟这才是他的命根子,他可深安毛爷爷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至理名言,军权他必须的牢牢抓在手中。
刘宇先是极大的削弱军长的权利,但并没有剥夺其他什么领兵权,随即更是设立政治部,下到每一伙都设立了政治委员。
政治委员不允许干涉将领行军大战,唯一要做的就是去做好每一个士兵的工作,至于具体是什么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洗脑洗脑在洗脑,能够保证所有士兵绝对忠心于刘宇。
至于军队编制刘宇再度彻底规划了一下,十人为一伙,十伙为一伍,十伍为一营,三营为一旅,两旅为一军,一军为六千人。
至于地盘,刘宇之前的两年时间可不是什么也没做,就只是建个基隆城而已,如今整个台湾也就是流求,已经开阔了二十多个基地了。刘宇就直接设立二十个镇,四个府,流求并没有设立省,毕竟流求属于政治中心,如今设不设省都没啥关系,设省到底麻烦了。
不过海外刘宇到一口气直接设置了三个省,四川省,王立任总督,南海省,龙云任总督,海角省,王勇任总督。海外之地,刘宇并没有选择彻底的行政分离,此时的他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行政官员,再者澳洲吕宋的两人都是系统人物,忠诚度百分之百,四川那是没办法。
第一百五十三章 建国下
汉国刘宇直接设置三省六部,毕竟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华夏古代政治的精华所在,他并没有错,错的也只是统治者而已。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当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
三省六部制在封建社会之中几乎无法挑剔,他的作用也无法掩盖,他存在几乎贯穿整个华夏,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
三省长官刘宇分别让,王林,王应麟,林权放任,王林为中书省内史令,王应麟为尚书省尚书令,林权为门下省纳言,当然由于人才的缺少,刘宇再度让王林也兼任户部长官一职。
尽管已经准备了两年刘宇现在还是发现人才储备根本就不够,如今副职根本没有安排完整,有些地方甚至就只有一个正职而已,完全就是空架子,不过对此刘宇也没有丝毫担心的,此时的他也只需要先把架子搭起来,以后就只需充实就行了。
……
西元1277年,宋景炎二年,琉球汉历元年十月二十日。上午的开国大典之后,并不是传统的“旌表皇天、昭告后土”,而是祭拜三皇五帝。
历代皇帝自说自话,明明是拳头大打的天下,或者欺人孤儿寡母篡的皇位,偏偏自吹自擂什么授命于天,要叫做天子,刘宇要做的就是华夏的皇,而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所以祭拜三皇五帝。
何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三皇史书上有五种说法:
燧人、伏羲、神农
伏羲、女娲、神农
伏羲、祝融、神农
伏羲、神农、共工
伏羲、神农、黄帝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尚书》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道教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五帝亦有五种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刘宇三皇取,伏羲,神农,轩辕,五帝取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这八人共为华夏始祖。
广场正中央为三皇五帝塑像,北方为华夏历史馆,展览中华历代大事,以示琉球汉国系出中土,人民为汉族嫡裔;东面是大汉历史馆,陈列琉球所有发明还有成就,西面是大汉忠烈祠,供奉为保家卫国牺牲地英灵,各座建筑均为中华传统的飞檐斗拱样式。当然,内部构建支柱就多为钢筋水泥了。
首先是祭华夏始祖
两位初祖的石像足有三丈高,汉国文武班子齐齐整整排在下面,所有人都是全套的公服、官靴、进贤冠,峨冠博带,颇见汉唐威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