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凡是都有意外,在好的布置也没有对方真心臣服来的实在,所以刘宇的第三步,也就是第三手最后的一手出来了。那就是派政委。
当然这些政委和其他的政委不同,也和监军不同。也和后世的不同,刘宇的命令就是不可以干涉对方任何行动,也无权干涉。
而所谓的监军,那东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似乎秦朝没有,汉朝有没有不知道,隋唐是绝对有的那是为了防止意外亦或是防止降临叛变。
而监军权利十分大,导致监军正面效果没有取到。负面效果倒是一大堆,特别是后世的明朝那监军产生的危害,可以说让大明朝早亡了几年。
从后世而来的刘宇绝对不会犯这种致命性错误,之前就说了刘宇派去的政委可以说不负责一切事物,也无权干涉王立的一切。
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宣传,如刘宇在琉求干的那种,此时刘宇可谓下足了血本。直接调动一千名所谓的政委进入王立的军队。
每个月开个演讲会,而由于这些“政委”人数太多,基本都安排到了伙这一级别上,所有基本每时每刻都想士兵灌输着一些刘宇想让他们知道的东西。
蒙元残暴不用说那是绝对不少的,可是也不是主要灌输内容,刘宇要求的是想这些人讲述大量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士兵的政策。让他们明白只有汉军才有出路,汉军的士兵绝对不同于宋庭的士兵。
每个月再来一个大会,理由可以多种多样,唯一的目标那就是向士兵还有士官拼命的灌输着刘宇想让他们知道的,和必须知道的。
这样做当然瞒不过王立的目光。作为一军主帅如果这点都发现不了,他王立就不可能坚持到了这么久。早就被人卖了,恐怕如今还在帮人数钱都不知道。
可是由于对于刘宇的感恩,还有心中一种莫名的感觉他并没有做什么,不过也幸好没做什么,对于王立刘宇早已做好完全准备。
一旦王立对于刘宇的这些有任何异动,天罚都可能第一时间内把他给解决掉,而且会做的悄无声息,最后那些政委到时候震臂一呼,这支军队到时候还是得信刘。
也许王立也明白这一点才没有异动,虽然王立投靠那可不代表臣服,哪怕就算臣服又如何,那又不代表不反叛。
不要以为华夏真的把忠臣信言真的看的很重,说是这样说,做似乎也是这样的做,可现实却往往不是这样的,你觉得他们看的重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让他们动心的。
华夏自古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从华夏的理论就能看出,所有的观点都是双方面的,这也许是诸子百家造成了,诸子百家各家的理论本来就是相互驳斥的,把之综合的华夏文明当然也就处处透露出矛盾,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
比如人们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有一句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又比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还有一句是此仇不报非君子,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相反就有宁死不屈,打狗还看主人和杀鸡给猴看。
这样的哲理性语言比比皆是,而且每一句都能够找到对应了,这主要的就是看个人的选择,有人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有人就选择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
当然有时候这样可以说是矛盾的理论去给了一些人行事的理由,一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误导了多少人,迷惑过了多少人,数不清。
华夏人太过精明,特别是古代的华夏人,如果你真的相信他们那绝对就是被玩死的料,之所以重农仰商,这也是有原因的,这不是华夏统治者看不到商业的好处。
可却不得不那样干,因为不那么干这些精明的商人可以榨取掉一个国家的最后一点价值,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如今社会,几乎人人都认为古代华夏一直夜郎自大,自封天朝,而且是拿自己的老百姓的钱去显示自己的阔绰,可事实真的如此。
杨广在树上挂丝绸,先不论有没有这事,就算有可真的如历史书上所说的仅仅只是为了显示隋朝的地大富国,显然不可能,杨广作为几百年以来最有作为的君主绝对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在说说大明朝,人人都说他那封贡系统都是坑爹的玩意,完全就是赔本赚吆喝,别人一来进贡就是十倍百倍的返回。
可又有谁知道明朝每年向着这些地方倾消的东西又有多少,那完全就是个天文数字而且还都是瓷器丝绸这种高档玩意,那都是巨大贸易。
而由于他们商品根本就无法进入大明市场,其结果就悲剧了,巨大的贸易逆差,让海量的白银流入大明其结果就是周围的每一个国家发现自己国家内的钱咋一天比一天少。
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改变,迟早就会出现问题,这些钱虽然没有流入国库之中可流到了那些权贵手里去了,那些权贵当然不能允许这样赚钱的生意断了,那就鼓动皇帝出一笔钱安抚这些国家,当然这理由是冠冕堂皇的,这中间一直被耍的就只有两方一是那些国家,二就是大明的皇帝。
明朝末年之时更加恐怖,那时候大航海代兴起一个新大陆被发现,随即而来就是大量的金矿银矿,可是这些却只有小部分流入了欧洲,大部分都流入了明朝,而大明朝的权贵们付出也只是一些一般的瓷器丝绸而已,意思就是说整个大航海时代真正收益最大的是明朝,而不是西方各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