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强见姜明不问战况,却先问人有没有事情。十分感动,高声说道:“下官幸不辱命,谢谢钦差大人关心。至于伤亡情况,下官统计后再向大人禀报。”
“啧啧,虎口夺食,侯大人辛苦了,你们这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硬是用血拼过来的啊!”陈宜中、吕师夔在一旁赞叹道。
姜明扫视四周后,奇怪地问:“侯大人,怎不见你父亲?”
这话刚落音,只看见侯强的双眼顿时红了起来:“我父亲!我的父亲……”他的声音呜咽了起来:“我们出长沙湾的时候,鞑子居然在入口处横起用铁索连着的船只,我们眼看着冲不出来,要被鞑子包围起来,我父亲断后斩断铁索,有的人说他上船了,有的人说他率领着断后的人上山了,可是……”
侯强终于哭出声来,那表情催人泪下,也使人明白了些什么。
吕师夔一旁劝道:“侯大人,别伤心了,打仗死人是免下了的。令尊大人死得英勇壮烈!是为我大宋尽忠殉国。大家都会记得他的。”
“谁说我父亲死了?他是不会死的!”侯强陡然停住了哭,横眉怒目,恼怒地吼叫起来。
好一条刚毅、烈性的汉子!陈宜中心里这么赞叹。以前怎么没有发现有这么一号人物呢?口里却安慰道:“侯大人,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现在着急、伤心都没用。我想,令尊没有跟上船,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士兵们只顾对敌,没有注意他以后上船没有。不过以令尊对周围地形的熟悉。拖身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想来不用多久,他就会去琉球找咱们的。”
侯强听姜明说得在情在理,也就不再悲啼,忙安排人手协助救助伤员。在此地不敢久留,只能扬帆起锚,边走边清点人数和船只收获。
第四十三章 扬帆
“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管子》*
天已经近晚,火红的太阳在远处的海面上悬停着。好像随时要落下一样。不过早已经被抛在了身后。姜明默默走向船舷,凭栏远眺。只见茫茫大海,浪涛拍天。群群海鸥,忽高忽低,飞掠海面。引发了他的无限感叹。
突然听见身后的脚步声,知道是同船的陈宜中。于是头也没有回的问道:“古人说的鸿鹄之志,指的是不是这种鸟呢?”说着指向在海面上时起时落的海鸥。
“非也,非也。”果然是陈宜中,听到姜明如此的问道。陈宜中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回答道:“《管子》中道“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所以说鸿鹄应该是大雁尔。难道钦差大人想念自己的家乡了?”
姜明落寞的摇摇头,心想道,我的家在那里呢?但是嘴里却说:“陈先生,我不喊你丞相大人,但关于钦差一说,以后也不要再提了!”
“这是为何?我这丞相一职已有陆大人代替,再称谓已经是名不正言不顺,而钦差大人你则是正式的皇家册封,为何不用呢?”陈宜中有些讶然,但是眼角中却露出了阵阵笑意。特地又把“钦差大人”加重语气说了一遍。
看到了陈宜中那有些调侃的眼神,姜明不由的眼睛里面露出冷意。道:“恐怕此次我不辞而别的琉球一行后,朝廷再也不会承认我这个钦差了吧。”
“不错,我是不辞而别,但是不走又有什么办法呢?胜,则再接再厉,直至力疲。败,则是用不超生,耗尽手中兵力。早行朝做一个散职?这些陈先生都是知道的,为何还要调侃于我。”
其实这些话平时都是心知肚明的,大家都知道,但是谁也不说出来,陈宜中见姜明现在却是毫无顾忌的说了出来,顿时收敛笑容,严肃起来。
“那我以后该怎么相呼呢?”问道。
听到陈宜中问,姜明也是颇感为难。他对这个时代还是不太熟悉,考虑了一会,怅然道:“对外还是称呼我钦差吧,这样也可以让将士们有一些希望。至于私下,既称呼您为先生,自然是以晚辈之礼。至于先生怎么称呼我都行。”
见姜明又把事情推给自己,陈宜中当下也不再纠缠,笑道:“那么老朽就斗胆称呼你为姜公子如何?”不待其反应过来,又问道:“此次扬帆远去琉球,千里之遥。下一步该如何图之?”
“不知道,”姜明想了一下,又道:“我真的不知道。”
陈宜中一时无语中,突然想起侯强所率领的那只水军。他对这支训练刻苦,治军严整的乡军很感兴趣,特别是从这支军队中看到了一个新的侯强。他真的想不透,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反差,原来的默默无名,到现在的独挡一面。
陈宜中从侯强身上看到许多禁军将军不曾具备的好品格。他不喜张扬,不屑逢迎,更没有奢侈糜烂的生活作风。他只是身先士卒地扎扎实实干。他想:像侯强这样的人,是真正不怕死的将军,为什么我和张世杰以前都没有看明白他,而张世杰还让一个武将做了广州知府?
边想边趁着落日的余晖看了一下周围的海面。夕阳只剩下半张脸在海的边际摇曳着。大小上千艘船有条不紊的排着整齐的队伍正在向东前进。一只杂乱无章的队伍就这样被侯强轻易的整理好了,这种能力放到哪里也是一个将才啊,为什么我们都没有看到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