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已经离开了,当听着一脸硝烟而衣衫破烂的苏刘义讲到刘师勇以死殉国的壮烈的时候就离开了,没有参加关于朝廷下一步的讨论,更何况也没有资格参加。
“反正要走了。一切都不关自己地事情了。还是做个过客吧。”姜明这样想。
相传在远古地时候。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机盎然、可是突然天降大雨。白浪滔天。海岛成一片汪洋。人们生命危在旦夕。就在这时。有一位仙女怀抱一把琴从天而降。并将怀中地琴扔了下来。随即海水迅速退去。露出一个岛屿。形状恰似一把横放地琴。从此人们重获安宁……于是。文人墨客们为这个美丽地岛屿起了个动听地名字;叫“横琴岛”。
横琴岛原有大小二岛组成。据传说大横琴东面地水潭中。早年有佳丽沐浴其中。所以大横琴又叫“仙女澳”;而在小横琴岛。相传有一位青年礁夫。远远地看着两位仙女。结伴在坑池边玩耍嬉戏、年轻人经不住诱惑。正欲上前搭茬。忽然二仙女化作了两块煞似鲤鱼地巨石。后人雅称为双鲤石。故小横琴又名“双女坑”。也称“谢女侠”。时至今日。沧桑巨变。双鲤石风景依然。
美妙们地传说增添了横琴岛地诗情画意。特殊地地理位置。和天生丽质地自然环境。使横琴岛成为不可多得地仙境一般地动人画卷。
从书上姜明好像看到过这么一个传说。
就这样想着走着。沿途看着风景。这个地方姜明几年前来过。不。也许是应该说700多年后来过这个地方。那个时间远远没有现在这种返璞归真地美丽。被破坏过怎么被人力修整也脱不了那种俗气地感觉。哪有现在看着漂亮。
不知道700年以后自己还会不会来到这个地方,甚至还会不会有自己这个人存在。
姜明失态的愣在那里,前方站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在争论什么?
“将士们是够英勇的了。只是怎么搞的却败了!”
“什么怎么搞的?就是主帅没能耐嘛。不是指挥上的莽撞,何至于中敌人的计,让我们挨了一场暗箭。”
很多人同意这种分析,但他不解的是张世杰身经百战,又指挥过许多大的战役,何至于如此莽撞。便说:“大将军不是打过许多胜仗吗?这次是怎么的了?”
“他打了什么胜仗?数数吧,鄂州之战、焦山之战、泉州之战,再加上这次的古塔海战,全都是大败仗。”
“不是郢州的守城战斗他打得很好,把伯颜都镇住了吗?”
哼了哼鼻子,有个看似读过几年书的人说:“这倒不假。大将军倒是勇敢的,也对我大宋忠心不二,就凭这两点,以郢州之险,把个小城守住了,叫伯颜莫可奈何。只是他没有大将之才,何能指挥大的战役,这才逢大战他必打败仗。别看文天祥大人是个文人,倒是大将之才,他胸有全局,用他来统帅大军,再加上我们这批战将,保险会打胜仗。”
提起文天祥,有人不禁问道:“听说原来是要文大人做右丞相的,是文大人不肯,坚决辞了。这是什么原因?”
“还有什么原因,难道你还没有看出,那个逃跑丞相(陈宜中)只知道逃跑,坚决要抗元的文大人能跟他搅在一起吗?”
担心话多有失,有人出来劝道:“大家小声点,让官府的人听见了就不好了”
没有做声,也没有再往前走,不用上去了解,姜明就知道是人,就是和朝廷一起远走海上的“义民”。所谓“义民”也就是“遗民”的拟音。也就是指沦陷区的老百姓。不堪忍受蒙古人的欺凌。或者不甘心手蒙古人的统治而自愿跟随朝廷行动。寻找新的希望。
“一群可怜人。”姜明心里嘀咕着,慢慢的回过头来,不忍心再去惊扰他妈的美梦。
身后留下一片“要是文大人带领我们,就一定会把蒙古人赶回沙漠的”的议论声。
这个时间,姜明早已经把道袍换去,换了一缕青色长衫,不过扳指仍然戴在手上,匕首插进了靴筒中,用软布固定。
现在除了头发短了些,还有眼里的缕缕苦痛之色外,已经完全和宋人没有区别了。向旁边走去,远方的“义民”看了看他,并未在意。
换了一个方向,一会儿就走到了一个悬崖旁边,眺望着远方的海天一色。风呼呼的吹着。姜明一时间痴了。
一会儿,从暗处走过来一个身穿侍卫服饰的人,悄然向他走来。
第十五章 郑虎臣没死
这人走到他面前抱拳道:“姜先生,山上风大,小心安全。”
“你是?”
“小人郑节,是丞相府侍卫统领,是丞相大人命我来保护姜先生的。”
“丞相大人有心了!”姜明淡淡的回答了一句,心道:“难不成还怕我逃跑,特派人来监视我的!”
“姜先生多心了,”这个郑节好像看出点什么,解释说道:“丞相大人说,姜先生乃大贤良师所说之人,您的安危非常的重要。吩咐小人,宁可自己的性命不要,也要保护姜先生。”
姜明发现这个郑节倒是很有意思,扫了他一眼,饶有兴趣的问:“你跟随丞相多少年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