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僖这样做,一来是因为害怕范文虎声名太恶,宋之不接纳其的归顺,二来鄙视范文虎的为人,借此机会将其除去,而派往杭州的亲兵则转到汀州一带,在黄去疾处盘桓,原来张僖和黄去疾算是同乡。两人自幼一起读书习武。十分谈的来,而黄去疾的背叛文天祥,其中也有张僖的一份劝说。
而这个时候,张僖又在劝说。其再归大宋。黄去疾心里十分恼火,但是这个时侯不能站错队伍,所以也不敢过于得罪张僖,只是拖拖拉拉,看看宋室对待张僖的态度再做决断。
很快,揭阳、饶平、三河口皆被张僖。占领。潮州全境尽归降宋元军。张僖一面积极联系黄去疾,以便对梅州和循州形成压迫,使其不敢妄动。
一面用兵再攻海丰、惠州等地,。企图打下更多的州府,以便于内部心腹后来的升迁问题。也等于想给自己打下一个更大的地盘,万一宋室实现自己的诺言,那么他还想往安抚使或者更加高级的爵位上冲刺。
这个是张弘范没有想到的事情,从他离开潮州以。后,基本上潮州就已经不再受到元军的控制,而且形式直逼临近州府。
很快的,这个消息就传到姜明的手里,没有迟疑,从。嘉定府撤兵,一路上又浩浩荡荡的在沿海扫荡了一番。遂又回到福州参与议政。
对于张僖的行为,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对于出尔反尔、朝秦暮楚的小人,就不用讲什么情面。他们也是借着朝廷的诏令,钻一些空子以博得高位。说的是为了大宋,其实都是为了自己。
仗着自己有兵。有权,又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过来趁机要挟,张镇孙以为,除了他们交出兵权,朝廷才能同意给他们以爵位养老,否则,这样下去,只能是越来越多的投机之徒参与其中,造成大宋小人当道,而君子却出仕之门的境地。
姜明全当没有听到这二人所说的话语,反正已经打定主意,现在一定要争取每一个人的支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当然知道张僖等人并不一定是全部忠心为大宋而奋斗,但是同时封赏张僖等人,也是给在江南各处的守将一个信号。
就是说朝廷不计前嫌,只要还愿意为大宋效力,就可以接纳,甚至在某种的程度上允许你自治,并且在名誉上给予承认,来调动江南诸将的信心。
其实这个是在姜明的脑海中考虑了很久的事情,元朝做的最成功的就是很好的利用投降的官员和将领。给予其官职和权力,让他们帮助管理江南诸事,而元朝的核心人物,只是擅长打仗或者是掠夺而已,只是派出了少数的强硬分子来震慑诸官。
这样,在元军强大的军力优势之下,辅助于残暴的对敌政策。而江南降元官员基本上也能保证其受到礼遇的情况之下。只能俯首帖耳的执行元朝的政令,直至形成习惯。
但是江南无论是降还是归隐的一些义士或者士大夫,从心里还是看不起只会骑在马上杀人的蒙古鞑子的。只是摄于其的淫威而不敢出声,有的忍气吞声则只是为了治下的黎民百姓而已。
这个情况是不占少数的,至少据说吕文焕就是苦守襄阳十年未得援兵,城内百姓连树皮都吃完了,无奈之下才投降的,不过这是吕师夔的说法,替本家叔叔说话是正常的,也不足于采信。
但是重庆之所以陷落,姜明是听十三少说过的,是由于城内没有粮食,达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守将是在是没有办法忍受那般痛苦,自己死了没有关系,但是看着黎民百姓那般模样,却是心里不能忍受。
而前几天张弘范包围福州时,采取的屠杀难民的行径,也是动摇了一定程度上的军心,甚至算是改变了姜明一直柔和的做事方法。开始自作主张起来了。
没有意义的投票结果,由这边五票加上姜明自己的认可,很快的做出了封赏张僖的决定诏书。因为当初有协议,就是如果政事堂的票数持平,则有主事之人做出决定。这个目的姜明就是为了让陆秀夫他们快些发挥自己的能量,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表来充实朝堂。
省的天天想着如何附庸风雅,或者是吟诗作对。而且姜明至少想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没有利益团体的人,坚决的要踢出政事堂,要让这些士大夫知道,没有自己的队伍,依靠一些勾心斗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朝堂上的事情,不是靠动动嘴就可以决定的。也不是靠几个世家就能决定的了,在这个机会中,姜明要重新建立新的世家。
陆秀夫他们会为了今天的拒绝后悔的,姜明心里想到。他等于又拒绝了一股势力依靠自己,在他看来,现在除了文天祥和王道夫还可能会站在他们士大夫的那一边之外。剩下的依附于原来老臣的军方势力已经不是太多了。
而文天祥和王道夫到底会站在那一边,谁也不好说。没有了异议,姜明当时决定册封张僖为潮汕侯、世袭三代始止,领潮州大都督。潮州知府等职,其余属下,若是有功者,皆可报来另行封赏,无不照准。
鼓励其收复惠州、循州和梅州、汀州等地,若是成功,朝廷将从新开始分配广南路。若是功绩昭彰,则可封其为广南路安抚使,公爵衔。其下属官员则可自行任命,不过必须报于朝廷知道,否则朝廷不予承认。
诏令拟出,朝堂上一片哗然,但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姜明拿到政事堂各位大臣面前盖章定论后,交与宦官给皇上和太后加盖国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