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葬宋_受伤的害虫【完结】(324)

  战事不利再加上后勤供应困难,洪茶丘等遂决定于四月十五日率军从志贺岛撤退,驶向壹岐岛,与江南军会师。

  江南军方面,三月时,据斥候侦察得知日本平户岛守军均调至大宰府,阿刺罕决定将会师地点改为平户岛。

  出发之际,江南军派出先遣舰队前往壹岐岛与东路军联系。但是从江南到日本路程较远,所以赶到时,洪茶丘率军已经然进攻博多湾。没有通知到东路大军,却被藤原经资获知后,率部进攻壹岐,与李庭所率领的大军激战两日,日军败退。

  东路军和江南军终于在壹岐岛会合,阿刺罕知道现在已经远离本土,一切都要小心行事。而且接到忽必烈的旨意,言明是灭,而不是占领,也不是大败。

  所以心里也不着急,一面派遣船只回去继续运送给养,并且奏明中书省,请调拨部分战马用船运至日本,留作备用。

  然后充分的利用自己人多的优势,看见对方一直依赖者用石头垒砌的那十余里大坝。心里暗自嘲笑日本人的短视和愚蠢。索性不去管他,只是用小部分的兵力牵制住大坝上的日军。然后命李庭和洪茶丘各自领着本部的一般人马,左右向九州岛两侧迂回。另外寻找合适的登陆地点。

  阿刺罕之所以会和江南军的李庭在一起,就是为了到长江流域一带了解日本形势,知道日本石油四个小岛组成,而且里面军阀割据,相互不听调遣。但是一被外敌所激。就会团结一致,且听一些经常来往于日本之间的行商说,日本军事相对十分落后。打仗往往几百人互相械斗就算是不小的阵仗了,要是动用数千人就算是一场战役。

  日本传统的战法是,以镝矢(一种射出去有尖厉叫声的箭)为开始战斗的信号,然后武士出来,自报家门,先一单骑驰前搦战。最多也就是一个武士带着几十个家兵的冲锋在前。单兵作战能力十分凶悍,只是用于大规模的军团作战,显得是极为的可笑。

  因此阿刺罕并没有放在心上,既然皇上让灭国,而不是占领,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一向老成持重的他,就步步为营。反正是一个岛国,也不怕他能飞到天上去,以日本的国力和民众,想学宋朝逃到海中,那是十分不显示的。

  不知不觉的,已经到了五月,在这个期间,元军利用战船截住九州岛于四国岛的通道。隔绝两岛之间的联系,然后水军作为步卒使用,佐以从中原带来的战马,逐步的蚕食九州岛,慢慢的,将藤原经资和副将大友赖泰压制在他们所耗费五年才建成的石坝周围,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就在这个时间,忽必烈也做出了决定,他要暂时和东南一带的伪宋议和,当然,不是用大元的名誉,而是责令开封的顺昌宋朝,择派官员办理此事,中书省派人协助之。

  第一百章 祥兴三年(下)

  当阿刺罕正在慢慢蚕食九州岛,并将藤原经资围困在西起今津,东至箱崎这段他们自己建造的大坝周围的时候。

  负责和谈的使节已经在前往福州的路上,为了表示诚意,由顺昌帝下旨,将福州一带的元军退回建宁府休整,而唆都也沿着高盖山退往尤溪以西,在尤溪县城附近驻扎。李恒也被严令紧守广州、惠州、增城、河源等处。并保持和韶州之间的通道联系。

  李恒接到密报,,只要保持和韶州之间的通道联系,暗地以广州为界,切断广州南北之敌的陆地通道。也就是让在新州的文天祥部、英德府的凌震、王道夫等不能直接和潮州、泉州之敌联系。

  此外,可暂时不理会宋军的动作,保持克制状态。

  忽必烈终于想通了一些事情,作为大元的开国之皇,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有的时间要暂时妥协。但是如果要他向自己的蒙古叔侄兄弟妥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是坚决不会做的。因为他知道整个蒙古各个家族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不会允许一个弱者生存下去的,此时,他越是妥协,得到的下场越是悲惨。

  就算是想东南一带议和,也不是以大元的名誉,而是以在开封的顺昌王朝名誉,下令册封卫王赵昺为闽越王。总理福建路一切军政大权。若是同意,大军可退出“八闽”之地,让闽越王实施自治。但是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承认顺昌王朝。

  所谓八闽之地,就是按照宋。朝设有福建路的一府五州二军,又称“八闽”之地。一府乃是建宁府。五州分别为泉州、福州、汀州、漳州和南剑州。二军分别为邵武军和兴化军。

  只要卫王政权承认顺昌王朝的。正统,那么这八闽之地皆有闽越王节制,甚至使节被忽必烈下旨交代,最后的底线,就是以韶州为界,将英德州、广州路、惠州路、潮州路,甚至是循州都暂时妥协的交与闽越王节制。

  但是顺昌帝要署理册封这几。个地区的官员,名单可有闽越王提供。

  忽必烈的让步不可谓不大,所以他有自信伪帝赵。昺政权不会拒绝这个机会,何况,连年的征战,大元都有些力不从心。更何况一个流亡的政权刚刚算是站稳的脚跟呢?要换成是我也不会拒绝。忽必烈这样想着。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对方的反感。所以。没有派蒙古人参与这次和谈,但是却指令在在大元为礼部尚书留梦炎主持。其余人等,皆由卢世荣在开封的顺昌王朝中,挑选一些在江南素有清名的人物参与。如方回、程文海算是当时的名士。而吴坚、贾余庆、谢堂、刘益算是前朝的老臣,当年以“祈请使”的名目,被派遣至大都。虽说也算是降元,但是至少在表面上是随着皇帝一起降元的,说起来好听一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