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隐隐地感到王将军在远处望着自己。他知道,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了。“铁砂霰弹,放!”
两百门大炮中忽然喷射出一团团细小的铁珠。铁砂象一张巨网,将人挤人的敌军阵列牢牢罩住,尸体在“铁网”中层层堆积〖注15〗。
“快喊话!”万胜下令。
第二波上来的汉军比较走运,除了在远处遭到几通零星炮击外,还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打击。冲在前面的士兵渐渐地注意到前方有个奇怪的土坎。又近了些,那哪是土坎?原来是自己同伴的尸体!此时此刻,对面的敌手却毫发未损,一个个端着亮铮铮的铁管瞄准他们!
汉军士兵们惊恐至极。对面那些敌手用的是什么兵器,如此恐怖?我们这样冒冒失失地冲上去不等于送死?正在犹豫之际,前面传来了叫喊声:“汉人弟兄们,再往前走必死无疑!我们汉人不想再杀汉人,快跑吧,我们放你们一条生路!”
“快跑啊,他们不杀逃跑的!”有些士兵开始喊着往回跑。
“你这傻蛋别冲了!没看见前面的人全死光了吗?快跑啊!”
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溃逃。不多时,冲在前面的汉军士兵全部调头,第二波推着第三波,第三波推着第四波,一波又一波地向后涌,真可谓兵败如山倒。
站在第一线指挥的万胜舒心地笑了。其实,新军枪膛中只剩最后四千发子弹,其余火枪火炮均为空膛,那第二波敌兵是完全能在他们重装弹之前冲上来的。一旦打上了肉搏,火器的优势将丧失殆尽,新军人少必定吃亏。让第一波敌人全倒在一起终于唬住了他们!
“不许跑,不许跑!”吴三桂在阵后绝望地叫喊。他一连砍倒了数十名逃兵仍然无济于事。忽然,人群中伸出一只手,将他一把拽下马来。紧接着,几万只脚从他身上踩过,这个满清走狗死时如一堆粪土。
“我早说了,那帮汉人靠不住!”英亲王阿济格在后面气急败坏地大喊,“摄政王,给我一万人马吧,看我冲上去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阿济格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同母哥哥,众将领由于惧怕多尔衮,即使有不同看法也不敢吭声。可在一旁冷静观战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却毫不知趣地打破了沉默,“武英王切勿急躁!天色近晚,我们的马匹又惊魂未定,依本将看,明日再战不迟。”
众将领不约而同地朝济尔哈朗望去,只见他神情威严,脸上毫无惧色。大家心中感叹:也只有这位德高望重的郑亲王敢说实话。
阿济格的弟弟豫亲王多铎在一旁怒不可遏。“明日再战?郑亲王,你是被宁远城下的那发枪弹打怕了吧?”
郑亲王转头直视多铎。“德豫王,南京之战才过了多久,你怎么如此健忘?”
“你!”多铎张口结舌。他下意识地瞟了瞟自己的摄政王大哥。
“好了,好了,别吵了!”多尔衮厉声道,他的头痛病又犯了。“郑亲王言之有理,我们还是小心从事为妙!”
晚上,多尔衮的大帐内灯火通明,满清大将们济济一堂。无论八旗将领有多么狂傲,白天亲眼目睹的场景多少令他们心寒。有人建议,对付这支装备精良的明军应先绕到敌军后方,切断他们的补给,而不是强攻;还有人建议,干脆退回京师,让明军攻城以挫伤他们的锐气,然后再图反击。
阿济格手按马刀,默默地站在一旁,满脸怒色。最后,他忍无可忍,“你们这些胆小鬼,不要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那群心无斗志的汉人降兵岂能与我大清八旗相比?我武英王就不信那些鸟铳能挡得住我八旗铁骑的冲击!”
“英王兄说得好!”多铎立即随声附和,“我大清八旗在旱地平原上向来以一挡十,所向披靡。对付这支火枪军的关键是速度!只要我们今晚养精蓄锐,明日个个奋勇争先,一定马到成功!”
多尔衮在一旁默默地点着头。
“豫亲王,光凭速度是不够的!”一直闭口不语的济尔哈朗终于开口了。“火枪军的弱点是侧翼和后方!我军应佯攻正面,同时主力从两翼和后方包抄,彻底打乱他们的阵脚,然后一举围歼!”他拽紧拳头,在空中猛地一挥。
“好,好!三位和硕亲王都说得很好!”多尔衮今晚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最后三位亲王的话正中下怀。大清初建,民心未定。如不战而退,向汉人低头,会极大地助长汉民造反之风。撤退是万万不可的!
“我们这仗不仅要打,而且一定要首战告捷!”营帐中一阵沉默,建议暂时退避的将领们纷纷低下了头。“明日,八旗各部应同心协力,一举歼灭明军,再展当年松锦雄风!”
“一举歼敌,再展雄风!”众将领齐声呼喊。
多尔衮满意地一笑。“本王近日身体不适,明日无法亲领大军驰骋疆场,特此任命郑亲王为主帅,英亲王和豫亲王为副帅……”
什么?他让我们兄弟俩当那个济尔哈朗的跟班?阿济格和多铎对视一眼,一齐喊道:“摄政王!”
“别再说了,就这么定了!”多尔衮一点不傻,这三人论才干,济尔哈朗高出自己两兄弟一大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