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近正午,耀眼的阳光象千万道利箭,射穿了弥漫的硝烟。站在一处小高坡上观战的多尔衮终于看清了双方的阵势,只见大清八万铁骑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明军方阵。明军阵列中传来了密集的枪炮声,但清军不顾伤亡冲到了近前。有些骑兵用马刀推开一层又一层的长矛矛头,强行挤入方阵,展开了肉搏。多尔衮连声称好:“这些真不愧是铁打的女真人,英勇的努尔哈赤的子民!”
枪炮声越来越密,战场上浓烟笼罩,能见度又一次下降为零。不知过了多久,枪声终于变得稀疏,硝烟开始飘散,战场最终一览无余。十九个明军方阵队形整齐,傲立中原!方阵四周散落着无数八旗马刀,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一柄柄锋利的战刀闪耀着大清铁骑最后一丝光芒。
“这,这……”多尔衮张口结舌。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醒过了神。“回来的有多少?”
一个哭丧的声音回答:“禀摄政王,两黄、正白、镶红、镶蓝都没回来,余下的……总共还有两万。”
“好,赶快组织人马……”
“摄政王,我们不能再冲了!”
“摄政王,我们满洲不能断种绝后啊!”所有将官都跪下哀求。
“起来,起来!看你们那哆嗦样,真是败坏我大清威仪!本王是说组织人马撤回京师。”
“辫子兵逃跑啦!”
“看他们那样,一纵一窜的,跑得比兔子还快啊!”
历经生死考验的士兵从心底里迸发出豪放的大笑。每个人都清楚中原之战的意义,许多人生平头一回感受到了当兵的荣耀。每一位普通士兵日后都可以自豪地对后代们说:“当年靠了你爷爷的浴血拼杀才挽救了大明,挽救了铁蹄下的中华百姓!”
阵列中有人在喊:“我们今日的胜利全仗着王将军的指挥,我们跟着他一定百战百胜!”
“说得对,万胜,万胜,战而必胜!”
“万胜,万胜,战而必胜!万胜,万胜……”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齐声呼喊,中原战场上一片欢腾。
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万胜默默地来到了原七营方阵。他从地上捡起一条火枪,大声喊道:“新军一营在此列队!”
战场上霎时间变得鸦雀无声。一营士兵跑步上前,排好整齐的三列横队。
“装弹!”万胜自己也开始填装火药。“为死难的七营士兵鸣空致哀!”
“啪……啪……啪!”雷鸣般的枪声回响在中华大地上空。
上篇第十四章收复京师 西斜的红日渐渐地消失在江雾之中。暮色苍茫的长江上,灯火点点,渔舟唱晚,唯有江中心一长列战船仍不知疲倦地顶着大浪,径直冲向了漆黑的海洋。
“这条长城防线,蜿蜒万里,耗资巨大,却没有挡住北方胡虏的进攻啊!”在颠簸起伏的金山号船舱内,万胜看着桌上一张大明疆域图与郑老将军商讨战略。
“王将军说得对,也不对。如果没有奸贼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满洲辫子军绝对攻不破长城这道铜墙铁壁!”
万胜盯着地图,陷入了沉思。“郑将军,现在海上刮什么风?”
“时近冬季,中国沿海盛行北风。”
他皱了皱眉头。“这次需要烦劳郑将军的船队多作几次顶风转向,去一趟北方。”他的食指朝地图上一点,郑福海会意地笑了。
“摄政王,明军渡过了黄河,我们已无险可守,臣请求迁都盛京。”
这已是第六次了!多尔衮强压着怒火,一语不发。站在下面的多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这次一定要为自己和摄政王大哥挣回脸面!“京师的护城河与城墙算不上险吗?”他大声说道,“中原之战,汉人全凭诡计和侥幸取胜。这次,我军城防大炮弹药深埋,强弓硬弩装备无数。此外,臣又将城内有造反嫌疑的汉民统统斩首。京师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多尔衮终于露出了笑脸。“豫亲王说得对!京师北京曾为元明两代国都,城墙坚挺,粮水充足,易守难攻。况且本王已将白山黑水之间,所有高过车轮的男子统统收编入伍,援军一个月内即可到达。一待两军会合,大清铁骑将再次驰骋中原!”
在一片“摄政王英明”的呼声中,一名太监心急慌忙地跑入大殿。“明军攻占山海关,京师被包围了!”
“不可能!”多尔衮拍案惊起。“通往山海关的各条道路均有重兵把守,难道明军从天而降?”
那太监一哆嗦,低声道:“据报,那天海上突然出现一群宫殿一般高的木船,以后山海关那儿就再也没了消息。”
多尔衮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又是那支该死的火枪军!他不安地朝多铎瞥了一眼,心中暗自摇头。这个弟弟缺乏谋略,不成大器。可在这紧要关头,也只有他对自己忠心耿耿。幸好这次他守卫的是全国最坚固的城池。
“哦啊,哦啊!”京师城外的新军营地忽然响起了几声怪叫,万胜皱着眉头走出营帐观瞧。眼前站着一头大灰毛驴,正热情地朝自己 “招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