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汉发家史_我叫洪漆工【完结】(199)

  虽然这几年自己总会挤出时间陪陪家人,可是,终究还是和家人聚少离多。

  想着想着,李默然长长的叹了口气。

  “不知大人因何叹气?”一个好听的女声从身后传了过来。

  李默然回头看了看,发现是张鲁的大姐张云,也是个修道之人,常年练气,让她看起来只有二十几岁,虽然今年她已经三十五岁了。

  “没什么,只是偶有所感!”李默然淡淡笑道。

  “李大人可曾听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张云笑道。

  沧海桑田的故事李默然自然是听过,当下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

  “那,大人觉得,是做一个看惯沧海桑田的神仙好,还是做一个普通的凡人更好?”

  李默然沉吟了一下,这才说道:“我还是觉得做个凡人更好,人生匆匆几十年,也好过日复一日的看沧海桑田!”

  “既然如此,大人何不怜惜眼前人?”张云嘴角含笑。

  李默然却有些好笑,一个修仙问道的人,竟然来劝自己珍惜当下?

  于是,李默然没好气的问道:“既然如此,师姐干嘛要求仙问道?”

  张云不以为意的说道:“我求仙问道,求的是天地真理,求的是世间变幻的规律,又非是长生不死!”

  虽然张云的劝慰很老套,不过,李默然还是欣然接受了,张云说的没错,就算沧海桑田,和我又有什么关系?还不如怜惜眼前。

  想到眼前人,李默然不由的回忆起貂蝉,红玉,甄宓,文姬,还有自家一儿一女,直到最后,眼前出现了一张宜嗔宜喜的面容,那是姜雅的俏脸。

  想起姜雅,李默然就觉得一阵气闷,轻声哼唱了一曲《月光》,终究觉得实在是无所事事,索性站起身啦,对着大山大喊了几嗓子。

  “李索!给我滚出来!走,回家!”

  李索不知道从哪钻了出来,哈巴狗一样的抬出来一杆滑竿,抬着李默然下山去了···

  回到了南郑后,看到了家人,李默然顿时感觉干劲又回来了,当下召集文武,把自己很久之前的想法付诸实现。

  汉代其实已经有了府衙的概念,但是却没有后世捕快,大理寺,而且汉代地方上的管理也极其混乱,很多时候,百姓想要求助都找不到门。

  自从隋唐就开始逐渐完善的捕快,这就是李默然要搬出来的东西,不仅要搬出来捕快,他还要细化行政机构,这个事情是很久之前就交给石广元的任务,如今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

  这件事,事先就和贾老爷子在几人打过招呼,几人也觉得这个办法十分完善,因此,召集文武之后,李默然直奔主题:“各位,自从黄巾之乱以来,地方吏治混乱,我欲在汉中,荆州,益州三州实行新的制度,这是具体的内容,各位且来看看吧!”

  众人接过来一看,看得懂的,纷纷叫好,看不懂的在那干瞪眼,也跟着叫了几声好。

  “大家觉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李默然问道。

  诸葛亮想了想,站出来说道:“主公,地方上革新了制度,我们这里,是不是也简化一下机构,明确一下分工?”

  李默然咂咂嘴巴,自己似乎确实忘记了这件事,自己的一众文臣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每一个拿出来,都是多面小能手,以至于李默然一直忽视了这个问题。

  听到诸葛亮这么一说,李默然干脆把三省六部制给搬了出来,反正也不是第一次照抄前人了。

  想了想,觉得三省六部制没什么触犯忌讳的地方,当下说道:“孔明言之有理,既然这样,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不妨将我们现有的机构分为三省六部,如何?”

  诸葛亮满头雾水,听名字,他大概知道了这个三省六部是干什么的,但还是觉得新鲜。

  李默然当下介绍了起来:“三省即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则指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共六部。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

  这个主意一出,满室哗然,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李默然。

  李默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当下怯怯的问道:“怎么了?这个主意不好?”

  贾诩激动的说道:“好!怎会不好!这简直就是绝妙啊!我等怎么没有想到呢?”

  不过诸葛亮却是很在意另一个名词,当下问道:“主公,敢问,何为科举?”

  李默一时语塞,自己一时痛快,竟然把科举顺嘴说了出来,想了想,一咬牙,干脆把科举也搬出来,若是在其他地方,李默然或许不敢这么做,不过汉,荆,益三州已经被自己经营的如铁桶一般,根本没有挑刺的世家,当下说道:“所谓科举,就是在全州张贴告示,设立考场,以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此语一出,举座皆惊!

  贾诩徐庶等一众寒门出身的人,当场浑身瑟瑟发抖,眼中含泪,诸葛亮紧皱眉头,良久才缓缓的吐出一口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