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皋听这个人说的有理,就抱拳又行个礼,然后头也不回,一直走了,奔长治而去。
中牟——原阳——辉县。
到了辉县时,已经是五月初三,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
牛皋投宿的这户农家,正在整治糯米和新鲜竹叶,准备包粽子过端午节。
牛皋躺在床上,闻着外屋飘进来一阵阵的糯米与竹叶的香味,想到了自己的家,想到了自己双目失明的老母亲。自己出来投军,没有告诉她老人家一声,她现在还好吗?是不是还在哭泣,想念着她的壮儿?大哥一定在母亲面前狠毒地咒骂自己,咒骂自己不得好死!
我才不要死!!!
我要当大官!过好日子!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让她老人家不再受苦!!!
想到这里,牛皋一纵身坐了起来,来到外屋,掏出一把铜钱递给农家的媳妇。那农家媳妇被牛皋的举动给闹楞了,手浸在糯米盆子里,看着他发愣。
“大嫂!麻烦你把煮好的粽子都卖给了我!我要急着赶路,去投军杀金虏!!!”牛皋十分严肃地看着呆呆发愣的女人,“我把粽子带在身上,留着路上吃!我要去长治,要投靠姚大帅,你知道姚大帅吧?我就是要投靠他去!”
那女人听明白了,高声喊叫自己的男人把煮好的粽子装起来。
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个麻布包。包的缝隙还冒着热气。
男人把食物包递给了牛皋。牛皋接过包,把手里的铜钱交给男人,男人拒绝了。
男人是个哑巴。但是耳朵不聋。他听见了牛皋所说的。
男人刚开始对这个来自己家投宿的凶恶汉子存有戒心,一直在警惕着牛皋,生怕他对这个家有不利的举动。等到牛皋说了要去投军杀金虏的事情后,他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误会了好人,他还偷偷扇了自己两个耳光。等媳妇喊叫他,让他准备食物送牛皋上路的时候,他忙不迭把大锅里煮的那些粽子全部捞了出来,放在笊篱里使劲甩干净了水,包起来,递给了牛皋。但牛皋的钱,他说什么也没有接受。
牛皋出门以后,见那男人和那女人送出来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柴门里,就偷偷返了回来,把那些铜钱放在了柴门的门槛里面。
从辉县出发,到太行山里的陵川,然后是壶关,壶关前面就是长治了。
太行山,首起河南省济源县境内,北至今北京市昌平县以北,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羊肠坂道摧车之险,被古人谓之登太行路行艰难。据《述记征》云:“连山中断曰径”。太行八径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相互往来的咽喉孔道,是三省边界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波澜壮阔的太行山,阻隔了东西两边的联系。然而长达千余里的太行山深处,确有八个自然形成的形势险要、崎岖难行的峡谷,可以沟通河北平原与山西高原,史称太行八陉。
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无论是进行商贸活动还是战争都必须经过这太行八陉。由南至北他们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太行白径,为太行八径中的第三径,又名孟门,连通山西陵川与河南辉县,是晋东南与豫北之间的重要孔道。
牛皋想要去长治,须得通过白径,直达陵川。
白径是太行山南端最深的一条大峡谷。山高谷深,地势险峻,落差上千米,更是人烟稀少,野兽横行。
牛皋走了一会,出村口的时候,他看到一块石头碑上写着:坛头村。
这个村子叫坛头村了。
出村一路疾行。大约走了十里路,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色,四周的景物逐渐清晰起来,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清冽,牛皋把脑袋扎进河水,浸泡了一会,然后用手捧着水大喝了一气,坐在河边休息了起来。
河对岸有3个人3匹马。看样子是刚刚跋涉过河,正在河边穿靴子吃干粮。看服饰打扮,是传递文书的“铺兵”。
宋朝的时候,传递政府公文和书信的机构,另有名目,总称为“递”,又分“急脚递”、“马递”和“步递”数种。 递有“递夫”,又称为“铺兵”,一般由地方上的“厢兵”充任,是传递文书的主要人员。邮置人员由民改为兵,这是从北宋初年就开始的。
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的第二年就下令“诏诸道邮传以军卒递”,其后遂为定制。“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其后更设置专门的驿卒。他们有较好的待遇,从此减轻了百姓负担。
“马递!看来,是有比较重要的军情要传达,从这条路去……莫非是去军前的?”牛皋看着那三个铺兵急急忙忙收拾好行装,翻身骑上马匹,向前面飞奔而去。
本来,牛皋想去和那几个铺兵搭讪一下,了解他们的去向,如果真的是去姚大帅军中送信,自己也可以和他们同行,借机会进入大军军营投军,没曾想,这几个家伙竟然头也不回的跑了!
牛皋气嘟嘟脱下布鞋,趟着齐腰深的河水过了小河,然后也是急急忙忙向前赶路。
跑了十多里路,前面又是一个小村庄。
村口的石碑书写着:古石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