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已定,赵鼎决定去和王爷提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共同商议出一个即为朝廷所接受,又能激发百姓抗金斗志的好办法来。
正当赵鼎想去张越先的寝室时候,身后传来陈规的大声叫喊,叫喊的声音很是激动。
“王爷!!!王爷!!!看看我画的火炮!!!”陈规手里抱着一卷宣纸,急冲冲跑了过去,撞进张越先的房间。
赵鼎和李立功对视了一下,也走向张越先的房间,去看个究竟。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兵家大戮
张越先拿过陈规递来的宣纸,展开在桌子上。他惊异地发现,除了一些细节以外,陈规所描画的火炮轮廓居然与自己画的非常相象!!!
他点了点头,心里很是欣慰。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尤其是在贬低伎术阶级并没有制度保证的宋朝,能够得到象陈规这样的人才,那真是上天的赐予了!!!
“陈规先生,请受小王一拜!!!”张越先对着陈规,深深鞠了一躬。当今皇上的弟弟、康王殿下竟然郑重其事给自己鞠躬,把陈规吓得慌忙跪倒。
“王爷!您真的折杀小人了!小人有何德何能,哪能禁受地起王爷如此礼遇!!!”陈规脑袋对着地当当磕着响头,感动得眼泪哗哗直流。
赵鼎与李立功也跪在地上,他们的感触也是很深。王爷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礼遇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工匠,这一点,就是在高傲的士大夫眼里,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别说一个位高万人之上的皇家亲王了。
“王爷!王爷!!小的……我等……就是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王爷的知遇之恩……”陈规呜咽着。
“大家不必如此!!!快快请起!!!”张越先慌忙走上前,把三个人一一扶了起来,“本王能够得到诸位的鼎立协助,是本王之福,是皇上之福,更是大宋之福啊!我国现在面临危难时刻,慷慨壮烈之士无不奋起卫国!诸位就是大宋朝的中流砥柱,希望大家协力奋进,把我们投身的事业做得更好更圆满!你们!……就拜托诸位了!!!”张越先说着说着,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三个人再一次跪倒在张越先面前,举手发誓。
几个人唏嘘了一阵,转入正题。
张越先把自己所描画的火炮图形展给陈规看,对照了两张图纸,张越先给陈规指出了几出原则性的错误,之后鼓励道:“陈规!!!从今天起,你就是大宋工部兵器监的提辖,李立功为副提辖!你们有权在全国范围内调集你们认为有用的工匠到这里!赵大人,希望你能够支持晨提辖与李提辖的工作!!!”
赵鼎慌忙鞠躬行礼:“愿意为王爷效劳!请王爷放心,二位提辖已经是朝廷的官员了,下官怎么敢不配合朝廷大员的工作呢?”说着,冲陈规和李立功眨了眨眼睛。
大宋工部兵器监提辖官,为从六品的官员,副提辖为正七品的官员。
而杭州知府赵鼎,为官多年,努力奋斗,到现在也不过是个正五品!
在这里,还得费几句话说道说道宋朝对待技术人员的待遇情况。
宋朝重文轻武,即重用文官,压抑武将。这恐怕是很难否认的历史事实。于是,人们产生了这样一个印象:宋代的知识分子待遇好、地位高。这个印象即使不完全是错觉,至少也失之于片面。其实,文官与知识分子不能划等号。当时的知识分子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儒学之士和专门技艺之士。前者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成为享有不少特权的官僚,即文官。作为知识分子,后者无疑比前者更典型,但他们的待遇和地位在宋代却与前者相差甚远。
伎术官即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门技艺之士。“伎术”在古代文献中又作“技术”或“艺术”。“伎”与“技”同义,都是指才能。而“术”则与“艺”相通,泛指各种各样的知识、学问和技能,只不过“艺”偏重于社会方面的知识,“术”偏重于自然方面的技能。可见,“伎术”、“艺术”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要比在现代汉语中宽泛。至于伎术官,在宋代则是对“凡执伎以事上者”的统称,也就是在朝廷任职的专门技艺之士。
宋代的伎术官主要包括四类:一医官,即所谓“和安大夫至医学”;二天文官,即所谓“太史令至挈壶正;”三书法官、四绘画官,即所谓“书艺、图画奉御至待诏。”
在宋代,伎术官自成体系,有别于文官武将。宋朝推行歧视伎术官的政策。宋人指出:
应伎术官不得与士大夫齿,贱之也。
宋朝对待文官武将,往往是一味地宽容和姑息。用宋人的语言来说,即是:“赏重于罚,威不逮恩。”但是,对伎术官则控制很严,无论在政治上、身份上,还是在人身上、婚姻上,都有各种各样的限制。
宋代的伎术官几乎事事、处处被朝廷排斥在文官、武将之外,另眼相看,备受歧视。至于文官、武将,则不愿意与伎术官为伍。
由于宋代伎术官社会地位低下,因而他们的创造精神受到压抑,在各项文化创造活动中建树较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