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知道,种师中是老糊涂了还是成竹在胸,派出去与姚古及太原城张孝纯、王廪邀约攻敌的信使没有拿回两方面军的回信,他就要转变成前军先锋的吕辉开始继续向太原方向进发。
按照军前制度,方面军重大军事行动,主帅之间有重要通信联系,须经过两次书简确定,才能最后确定行动计划。也就是说,种师中与姚古之间要定进攻太原,需要种帅帐信使把书简送抵姚帅帐后,姚古回信确定,种帅帐的第二信使把书简再一次送抵姚帅帐,之后,种帅帐接到姚帅帐的两次确定回执后,军事行动计划方可生效。
前面说的,枢密院主管许翰连续发了七道檄文,责邀种师中即刻进攻太原围敌,也是按照军事行动制度行文的,本来是连续发送两道檄文给种帅帐后,种帅帐回文两道,枢密院就能够确定,前方军事统帅已经接受后方指挥机构的命令,就不会再发催促檄文了。但是,许翰为了保险起见,连发七道檄文,足见后方指挥机关对此次军事行动的重视。
种师中本来是憋着一口气接看许翰的檄文的,里面措辞严厉的叫嚣让种帅大不以为然,既然金虏剩下少许人马围攻太原,为什么还要如此急迫进兵呢?后来又连续接到同样措辞语气的文简,种师中是越看越憋气,越看越恼火,最后第七道檄文送到帅帐时候,种师中已经是怒不可遏了,他简直被气疯!在头脑发涨,情绪激动的情况之下,作出了轻装疾行的赌气命令,没有考虑到战争的全局,没有考虑到士兵整体战斗力、没有考虑到粮草不足会直接消耗军队士兵士气等等问题,加之一路走来,没有遇到金兵有效的实质性的抵抗,更加让种师中头脑发涨后接着发昏,心中只有一个判断,那就是,金军主力已经回撤,剩下的只是一些疑兵或者小股骚扰部队。主帅的判断失误,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如果,种师中等待一下姚古的回文,他就会知道,姚古与张灏被金军主力阻击在汾河南岸,如果三方一起行动,种师中轻军前进,姚古、张灏拼全力进攻阻击的金军,那么,金军主力就会被姚古、张灏拖在汾河南岸,种师中的大军会轻易抵达太原城下,与城内王廪里应外合,消灭围城金军后,挥师汾河北岸,两面夹击银可术的大股金军,那么,银可术军就会彻底被击垮,太原之围将顺利解除,金国再也不会轻易对宋采取军事行动了!
可是,姚古并没有接到真正的种师中的军事檄文。
姚古接到了种师中的军事信笺,是银可术写的!!!
第六十章 名将之殇
银可术截击了种师中送信的信使,并仿照种师中的口气写了一封假的军事行动信笺。信中称,驻留大同的金国军事统帅粘罕已经派遣大股金军精锐骑兵前去汾河北岸支援银可术,希望姚古军与张灏军不要贸然对阻击他们的金军采取进攻行动,要等待朝廷派遣援军到来后方可行动!!!
姚古一连接到三次种师中同样内容的军事信笺,信以为真,于是按兵不动,傻乎乎地等待着援兵到来。
这三道军事信笺,都是金军首领银可术假冒种师中写给姚古的。姚古被蒙在鼓里,落入银可术的圈套之中,而最可恨的就是种师中,竟然不等姚古的回文就轻易进兵了!!!
此时,银可术采取了一次最冒险的军事行动:把汾河方面阻击姚古、张灏的五千精兵悉数悄悄撤走,与阻击种师中的八千骑兵汇合,组成一支一万三千人马的生力军,布置在种师中前进的途中。而汾河南岸只留下了一千骑兵,采用疑兵战术,在汾河北岸频繁调动,造成大股部队在汾河北岸部署的假象,配合着送给姚古的假书信,使姚古军疑惑不定,不敢贸然向汾河北进兵!!!
银可术不愧是粘罕最可信赖的勇将,他已经把古代军事战略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种师中呢,依然大摇大摆前进着,并没有在意周围形势悄然发生的变化,前进着,前进着,一直向银可术埋设的包围圈前进着。
此时,种师中从真定府带出来的一万五千步兵,经过之前金军的一次偷袭,溃逃了两千,加上急行军掉队的两千,由于食物不足偷偷逃跑的一千,现在种师中手里能够使用的士兵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而前面银可术埋伏的人马,加在一起又一万三千之多,又都是大金最精锐的重装骑兵,是一群饱餐战饭、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虎狼之师!
种师中的重装步兵却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全军上下怨声载道,有些士兵私下声称,再不给吃饱饭,就马上脱盔甲不干了!!!
就这样,两军即将短兵相接了,胜负如何,大家已经一目了然!!!
靖康元年五月八日酉时,天色将暗,探马来报,前军又一次抵达壶林,距太原二十里。种师中令前军统制官吕辉停止前进,摆设战斗队型警戒。
种帅又令右军统制李光在距离前军三里的石桥扎营,并严令其务必注意警戒!
左军统制官杨志在距离前军二里的石坑扎营。
戌时,种师中率领中军在距离前军十里的闹堂岭扎营。后军紧靠中军右翼扎营。
种师中并没有下令前军对围困太原金军进行攻击,他突然有些害怕起来。他在潜意识里感到一丝莫名的恐惧,这是多年征战过程中从未有过的一种感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